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我的家園大埔


其實,我真係好鐘意大埔。

我出世幾個月就住大埔,直至中五先至搬去第區。

我喺度讀幼稚園、小學、中學,渡過左我人生最無聊嘅10幾年。我成日話,人生最奢侈嘅時候就係讀小學、中學嘅時候,因為果時唔知點解你會有無限嘅時間同精力,做好多好無聊嘅事。人生除左頭果十幾年同尾果十幾年之外,有幾可可以咁無聊?

好似我咁,幼稚園嘅時候就住喺吐露港旁邊嘅工業邨旁邊,日日無所事事,同班細路一齊捉金龜放入個盒度,之後又放生。傻下傻下咁無目的無定向跑來跑去,玩「伏呢呢」、「狐狸先生幾多點」。

小學放學返屋企睇430穿梭機,同隔離屋啲細路扮開超級市場、扮結婚、拍閃咭、偷偷落街買零食。果時我哋唔駛學野唔駛報學校都寫CV (我學琴只為學琴,學跳舞只為學跳舞,就係咁簡單),唔駛上playgroup,唔駛補習,不知幾快活。我間小學嘅校長好鐘意填詞,不過佢自己可能無發現,填詞從來都只係佢興趣,唔係佢專長。成首歌無一個字係啱音。佢成日攞我哋呢班細路做白老鼠,校歌又係佢、校監榮獲MBE首歌又係佢。記得有一年我哋舞蹈團要同大埔兒童合唱團上大陸表演,校長就作左首「我的家園大埔」,歌頌大埔嘅美好。果時我哋日日綵排,首歌入晒腦,到依家我都仲識唱。

校歌第一句,就係「山長水遠,大埔景色多壯麗」。我可能因此被洗腦,細細個開始就好鐘意大埔,覺得呢度好靚。有八仙嶺,有吐露港,有好多好野食,有好街坊、好朋友。

中學嘅時候,聽四大天王、追偶像、睇左N咁多本小說漫畫,日日放學唔想番屋企,就同同學行勻成個大埔。我學校好近大埔火車站,我通常放學會先去火車站上蓋嘅新達廣場食個TEA,然後再經大埔墟,行去大埔中心,有時會去同學屋企玩,之後再行番去火車站。放假去同學屋企打牌、打機、同屋企人去大尾督燒野食,去漁排捉魚、去林村許願樹、食盤菜、有時去行山,去吐露港踩單車(果陣時未有隔音屏、科學園同樓盤,成條海岸線都係屬於市民架)。每年中秋節,同同學約埋去大埔海濱公園煲蠟。

以前我以為係人都識踩單車,因為大埔人個個都識嘛,點知原來唔係。後來我仲發現,原來有啲香港島同九龍嘅學校秋季旅行會去大尾督架。我仲以為所有喺大尾督燒野食嘅人都係大埔人。

因為,我去呢啲地方,真係好似踢拖落樓下7仔買支汽水咁嘅心情架咋,呢度我主場嘛。

喺大埔成長,所以真係街坊處處,行到邊都遇到識嘅人。好似依家好多報導嘅街市大樓熟食區,大部分檔口我都係由細食到大,由以前搭出來嘅臨時街市(臨時左好多年)$3一包排骨飯,食到依家$14。茶水檔夫婦個女同我同年,老闆仔女結婚、抱孫擺酒、到老闆葬禮,我地都係座上客。所有人,都係大埔街坊。

就算無住大埔咁多年,我都覺得,大埔是我家。

雖然校長嘅「我的家園大埔」完全唔啱音,但係單以文字來講其實唔錯架,好真實,好浪漫:

當我漫步林村  山谷風光美妙
綠蔭樹影婆娑  山溪流水淙淙
野花清又芬芳  閃耀金光一片
多麼美好我的家園

大陽東方升起  金光照耀天際
海面波光閃閃  漁舟帆影點點
高樓大廈林立  廣福大元富善
多麼美好我的家園

(仲有二部輪唱添)
美好的家園大埔 (美好的家園,溫暖的家園)) 
由林村山谷到八仙嶺巔 (由林村山谷 直到八仙嶺巔)
環繞  吐露海港 
我知道多麼美好  我的家園

就係咁,由小學開始,我就覺得大埔是我家。到依家,我都仲想有朝一日搬返去住。

最近睇報紙先知,原來龍尾要起人工海灘。

曾德成指大埔區議會已就事件討論70多次,項目也通過環評等法定程序,為北區、大埔及沙田約120萬名居民建一個人工泳灘是「有長期訴求」,至於烏溪沙自然海岸,政府不考慮理由是「沙田區議會未討論過」。政府指龍尾有三種具保育價值的魚,包括星點多紀魨、賴氏綠巢鰕虎魚、雙斑舌鰕虎魚值得保留,但不包括管海馬,工程前會將生物遷移至汀角東等地區,減低生態影響。

政府話人工海灘係有「切實需要」,其實有咩「切實需要」呢?「切實需要」唔係講緊一啲個社區大部分人都需要或者無左真係好唔方便嘅野咩?例如公路、醫院、街市、運動場所、圖書館?幾時連沙灘都係有「切實需要」嘅野?無左沙灘唔通我地生活唔到?上天無俾一個自然沙灘呢個區,咁咪去有海灘既地方囉,香港有幾大?唔通每個區我地都要造一個出來?

唉,枉我自詡為大埔人,對呢件事竟然一啲都唔知?政府已經通過所有既定程序,喺區議會亦有討論,是否再一次證明,議會已無法切實反映市民意見?自己無出一分力去參與,實在內疚,依家似乎無得返轉頭,真係好心痛。我地真係無得返轉頭嗎?如果係真,咁我地之後要點做先可以保衞到呢個美好嘅家園?

Monday, August 13, 2012

執膠

兩格階磚咁大嘅沙,挖到10CM深,10分鐘,已經有咁多。
唔知上天係攞景定贈興,香港正值多事之秋,送我地一個膠災 (唔係金銀銅鐵錫,偏偏要是膠,仲要偏偏到來香港呢個地方,換著係其他華文地區,例如大陸普遍地區、台灣,大家對膠字都唔會有深刻既體會,真係巧合到)~ 。


到底膠粒對魚有冇害,似乎就眾說紛紜。對我來講,我就唔會因此而唔食魚。我關注嘅係,個海有咁多膠,沙灘又有咁多膠,都係UNDESIRABLE。

所以,同老公夾好時間,星期日一齊去執膠。之前一日Check左話長洲東灣有好多膠粒未清,所以就選呢個地方。一抵步,已有唔少義工同自來的市民在執膠。隨便找個地方,坐低一望,嘩嘩嘩,真係好多。

基本上,只要用手輕輕喺沙上撥一下,平均就會見到1-2粒膠。膠粒數目之多,我哋都好驚訝,無諗過事情都過左咁耐,都仲可以成個沙灘都係膠粒。

執膠嘅人大部分都係後生仔,成班friend一齊來執,仲有一d一家大細,我見d細路仔都執得好開心,好似好enjoy咁。


執完膠,飲杯冰凍可樂,食串長洲大魚旦,再喺長洲兜個圏,感覺真好。

如果你曾經享受過香港沙灘嘅美,如果你珍惜呢片土地,都請你出一分力,雖然感覺像愚公移山,但連愚公都無,座山就郁都唔會郁。

無論係家庭樂、情侶拍拖,都可以考慮下去執膠。

下星期六日都仲有清潔行動,ACTION NOW!

Saturday, August 11, 2012

台灣機票3送1

寫呢個題目之前其實掙扎過一輪(早於五月份我已經想寫),但因為覺得好難解釋得清楚,而且題目又唔多有趣,寫左又改變唔到事實,後來工作較忙,順理成章擱置左一排。依家得閒番啲,而且最近又同朋友講起呢件事,諗諗下,不如都係寫啦。

事情已過去,諗番轉頭,我自己都好驚訝點解我咁好心機走去同台灣觀光協會溝通。我諗如果件事唔係同台灣有關,我真係晨早放棄左。另一個主因,我諗係同我嘅職業有關。我日日就係不停地去研究同調查「行政失當」,對於行政嘅事,會敏感啲。

2012年5月2日,收到 flyagain 嘅update,內容節錄係咁嘅(全文按此):「之前曾經吹風話台灣觀光局會喺今年推出機票買3送1優惠(即係一年內去3次台灣,觀光局會送1張機票俾你),依家終於落實。港航已率先公佈詳情(同日港航網上公佈詳情),而台灣觀光局香港分社已表明其他飛台灣嘅航空公司均適用。玩法係:只要你手持3張喺今年1/1 – 31/8期間飛去台灣(包括台北/台中/高雄)嘅登機証正本,加上其中一次入境及出境台證副本,就可以喺31/8前去駐港台灣觀光局......辦理申請」。

作為一個台灣粉絲,當日睇完呢段野,再睇埋港航個網頁,我即時有以下諗法:
  • 好野,我已經去左3次。
  • 5月先公佈,有效期追溯至1月1日,但又要登機證正本,又唔早講,唔知有冇keep晒tim~~
  • 其中一次入境及出境台證副本?之前又唔講,有邊個會keep呀?但係好似有keep個未蓋印既pdf wor....
番到屋企,搵到4張屬於3次去台灣嘅登機證正本。

由於腦裡仲有好多疑問,5月3日,我email 觀光協會,問申請的詳細要求,同日獲覆:

2012年港澳人士持入出境證旅遊台灣3次以上者,第4次即有機會獲贈免費機票(未含稅),申請辦法如下: 

1) 必須保留 3次到台灣來回登機證正本
2) 
3次旅台(入出)境證,只須保留其中1次之(入出)境證影印本,入境證副本上必須蓋有移民署印章(入境證在出發之前先自行影印留存,出境證至台灣過關後,可以用彩色(黑白)影印或數位相機,手機拍攝方式留存副本,完成旅程後再print out 即可)

3) 2012011日起至 2012831日止,名額有限派完即止。

3次來回登機證正本,即係6張,我得4張,即係無行啦。至此,我已打消換機票嘅念頭。

但係,一年會去3次台灣而且係網上辦理簽證嘅人,睇完以上嘅申請條件,應該立即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就係呢個申請辦法實際上根本係唔可行嘅

問題就出喺「入境證副本必須蓋有印章」上。

大家試下回想台灣移民署入境時嘅程序 (都話我職業病架啦):

出發前網上辦簽證 ---- 成功會獲發 入、出境證各一 --- print 入、出境證出來填好  --- 飛台灣
--- 去到移民署 counter --- 將護照連同入、出境證交比職員  ---  職員喺入境證上蓋印,然後直接收起入境證,俾番張出境證你 --- 過關

試問,旅客又點樣可以保留 已蓋印嘅入境證副本呢?當場問個移民局主任攞番嚟影張相或者叫佢幫我影印?

原本已經唔關我事,但係,基於我嘅一點關心,加埋一點職業病發作,再加埋少許唔甘心,所以,我回覆觀光局,指出佢嘅錯漏。

大約半個鐘頭之後,觀光局覆我,再次列出申請辦法:採納左我嘅意見,改成:

2) 3次旅台(入出)境證,只須保留其中1次之(入出)境證影印本,出境證副本上必須蓋有移民署印章(入境證在出發之前先自行影印留存不需蓋章),但是出境證必須至台灣過關後,海關還給你時已蓋了章,即可以用彩色(黑白)影印或數位相機,手機拍攝方式留存副本,完成旅程後再print out 即可)

睇到呢度,我覺得,都好,起碼佢地係會聽意見,同埋會即時修改,效率好高。所以,我覆番佢地,多謝佢地,讚佢地效率高,表明我無打算要求佢地要修改申請條件,但係作出以下建議:

第時搞呢類活動嘅時候,盡量早啲公佈詳情,唔好好似今次咁,1月開始計,5月先公佈,好多人都唔會刻意留boarding pass , 或者,考慮接受電子機票,因為俾得錢買機票而實際上無去嘅人,又會有幾多個?(搞呢個活動目的好簡單,就係宣傳,答謝果啲成日去台灣嘅人,鼓勵人多啲去。機票數目有限,反正都講明先到先得,有必要搞到咁複雜嗎?)

觀光局好快就覆,話日後會考慮我嘅意見,另外,有2個重點:
  • 有關3送1訊息在2011年12月中、2012年01月4日、02月24日共3次記者會上發佈。
  • 開始參與航空公司,華航、長榮,接著 4月底香港航空加入,您們是看到香港航空之 廣告嗎 ? 之前大家可能忙著工作沒留意。
乜原來之前有公佈過咩?仲要咁多次?點解我日日睇報紙,又成日咁留意台灣新聞,都無見過相關報導呢?

所以,我竟然走去google yahoo search,去觀光局,甚至觀光協會自己果網頁,再睇埋華航、長榮網頁,睇晒最新消息、優惠活動、新聞等嘅messages,冇一個,係冇一個曾經提及呢個活動,更加唔駛講當中詳情。就算觀光協會自己個網頁,都係一隻字都無﹛。最終,我揾到一篇2011年12月嘅蘋果動新聞(文字只有20-30字),講過話有3送1,但係,完全無提過如何申請、幾時開始實施。另外,我期期買嘅香港兩大旅遊雜誌,都未曾提過詳情。我真係好想知,喺5月2日香港航空公佈詳情之前,到底有咩人知道係點申請架呢?

況且,根據觀光協會5月3日俾我嘅回覆,當時嘅申請辦法對網上申請簽證嘅人來講,根本係唔可行嘅。如果之前有人換過機票或曾經有人問過,點解觀光協會一直無發現呢個問題?

做過下機構傳訊工作嘅人都知,一個機構今日開完記招,發晒新聞稿比記者之後,第一時間做咩?就係將消息上載自己官網。可惜,觀光協會冇做,其他官方機構亦冇做。最關心係咩?就係有冇人寫。所以,第二日例行動作,就係睇晒咁多個出席嘅傳媒機構嘅刊物、報紙,睇下反應,睇下有冇人報。如果冇人報,即係代表 - 無人會知。如果我係個公關,第日check番只得一段冇提詳情嘅蘋果動新聞,我諗我個記招可以講係失敗,咁就要諗下點補鑊,點make sure target audience會收到我想佢地知嘅消息。

有興趣嘅話,睇下其他香港人對呢件事有咩睇法,簡直係同我同出一轍。

你可以話,人地送俾你,原本你就無呢張機票架啦,人地鐘意點定申請詳情同規則都得架喎。係,從一個一般市民嘅角度,我完全同意,所以,我冇投訴,亦從來冇要求佢去修改。我只係從一個機構既行政角度出發,諗下將來再搞呢類活動點樣可以搞得好啲。

Anyway,既然佢地覺得已經做足晒,咁我就問,到底5月2日之前,其實我可以喺邊度睇到有關申請詳情嘅消息。

好快,我又收到回覆,post左幾條 link,全部都係我睇過嘅,除左蘋果動新聞之外,冇一段,係冇一段,早過5月2日出街。換著係佢老闆問佢呢個問題,佢又答成咁,你話嘔唔嘔血?

去到呢度,我覺得我對自己嘅容忍度已到極限,咁有耐性同佢講,咪又係對牛彈琴?

算了,我放棄對話。

聽講,最近觀光協會放寬左申請條件,可以酌情接受航空公司既登機證明(代替boarding pass),算唔算係從善如流左少少咁多呢?

Sunday, June 24, 2012

自家

爸爸朋友的自家咸肉糉同紅豆糭


端午節,應一下節,午餐在家吃糉。

新年、冬至、中秋做節,我明,但我真係唔明點解端午節都要大魚大肉咁做節。

人地屈原明明好慘啊,投河自盡,但我地千百年來都大魚大肉,到底為咩呢?唔通因為當年海入面d魚呀、蝦呀都食左屈原d肉,我地要為屈原報仇?如果係咁,我建議以後端午節都只係食海鮮!!!!

無所謂啦,我發覺,香港人包括我在內,做節已經做到好麻木,唔理佢咩節,總之係咪都做佢一做啦。反正,我諗做節本身嘅目的,都係一班人揾個理由聚一聚。

大同電鍋蒸糉,又好食,又方便
近年,父親大人每逢端午節,都會揾一位朋友幫手包糉(舊年包左200隻,今年100隻)。呢位阿姨做得一手好糭,特別是我最愛嘅咸肉糉,同媽咪最愛嘅紅豆糉,以前佢會幫人大量做,依家已經收山(因為覺得太辛苦),全靠友情撘夠佢先肯出山幫爸爸整。

阿姨整嘅糭大小適中,糯米同餡料比例啱啱好,糯米又夠煙勒,有咬口,餡料又靚。包好後,用柴火燒。我用大同電鍋蒸熟後,箸葉嘅香味仲保存得到,好正,絕對係有錢都買唔到嘅味道。

人愈大,愈喜歡「自家」野。我一家人都鍾意食,對食有要求,所以喺食方面就更加鐘意「自家」。我諗我對食嘅要求,絕對係遺傳自我父母。

整色整水,都係一種滿足感。
在家下廚,除左要好食,我仲鐘意整色整水。對我來講,見到d食物擺出來好靚咁,已經好有滿足感。雖然對我老公來講,「咪又係糉同水餃~~~」,但係我就自得其樂。

襯埋一套係咪好靚呢?
好似今趟煮水餃,用朋友送的Le Creuset煲,同埋心型Le Creuset迷你小容器載糖,未食就已經覺得好開心。加埋同我個大同電鍋襯埋一套嘅迷你大同電鍋(碗子),迷你外鍋載湯,迷你內鍋載食物,又靚又實用。

製作超精美的迷你大同電鍋,同真鍋一樣分內外鍋,內鍋上刻住「慶祝大同電鍋銷售1200萬台紀念」。超可愛。


點水餃用嘅醬汁,係用鎮江醋、麻油、頭抽同糖自家調製嘅,味道是100% tailor made,調到啱為止。

辣椒醬同紅酒一樣,要au,年代愈久愈好味

至於辣椒醬,係我家鄉嘅出品。呢款醬係我家鄉嘅獨門秘方,由於太好食,我以前成日用來撈飯。近年,家鄉開始發展,愈來愈多高樓大廈,我地開始擔心以後無得食,或者遲d冇人識整,所以就興起左返鄉下學整辣椒醬嘅念頭。不過,內地嘅長輩話,整辣椒醬最好嘅時候就係9月,但我舊年9月唔得閒,所以只得我爸爸返去學。結果佢學有所成,整左好多返來。下次可以教埋我。

學完辣椒醬之後,我爸爸又有新攪作,最近興養蜜蜂自己採蜜,仲話想整番個養蜂場,為自己人提供最優質嘅蜜糖。

我見到我爸爸生活咁寫意,真係好羨慕。不過,佢生活寫意,其實亦係我嘅福氣。

Saturday, June 16, 2012

DBS Black Card 又有筍野

DBS Black Card 最新promotion
各位有志於儲mileage嘅朋友,如果你有聽我建議,申請左DBS Black Card 的話,就要留意佢又有筍嘢喇。(此post不適合去旅行唔會格價嘅人士觀看)


雖然以前已經聲明過,但我都係想再聲明多次,我冇收DBS錢寫嘢架~~~~ 


即日起至7月15日,打呢個電話2233 1888登記同輸入資料,然後簽賬滿$5000,就可以以 48DBS$,換到 1000 miles,另外送多50 miles。按此參閱詳情  


計一計,即係每簽賬 $5.7 (一般係 $6) ,就可以換到 1 mile。一張台灣機票 (15000 miles),就要簽賬 $85,500 (一般係 $90,000)。已儲埋唔少 DBS$在手嘅朋友,係時候喇。快d行動啦!


提一提大家,打去之前,先決定自己要換幾多 miles,每1050 miles 為 1個單位,因為要喺電話即時輸入架。


雖然,mileage 長路漫漫,但點滴成金,大家一齊慢慢向目的地進發啦。


全年酒店94折優惠


已經夠 mileage 換左機票,或者訂左機票準備出發去旅行嘅朋友,唔好唔記得 DBS Black Card 同 agoda 嘅 joint-promotion呀。


2012年全年,只要透過呢條 link 進入 agoda 網頁 (留意:唔透過呢條link係唔得嘅),就可以用 94折訂世界各地嘅酒店。


專屬link同agoda官網嘅分別就係右上角嘅Black Card IMAGE
agoda 有 best price guarantee,加埋個 94折,分分鐘平過直接同酒店 book,仲要有回贈(下次當錢用)。最好果樣嘢係,即時確認,部分酒店可以免費取消,而且乜咭都收(paypal都得),flexibility 都多d。


根據我一貫做法,我會先check想訂嘅酒店嘅官網,再check埋 agoda比較下(我一般只會check呢兩個地方,唔會花時間再比較其他)。


點解要check酒店官網呢?因為只要你check下,就會發現好多時最平嘅係酒店官網,而唔係咩旅行社或者酒店網。


不過agoda同DBS Black Card今次呢個joint-promotion,又有d酒店真係可以平過官網喎 (但要留意cancellation policy因個別酒店而不同,大家要視乎自己情況去決定)。


本人就親身試過。(本人試訂嘅係最近住過嘅台北新酒店 amba 意舍 (此酒店自去年開業後一直高踞 agoda頭10名內,強烈推介!!)。只要透過上面條link入去,揀好晒酒店之後,跟住指示付款。當你一輸入左你張DBS Black Card 嘅號碼之後,畫面就會即時顯示 discount嘅價錢。
輸入左CREDIT CARD資料後,即時顯示綠色字部分就係DISCOUNT

試訂:7月21日(星期六) check-in 意舍中房 (1晚) - (連稅及所有其他費用)


官網價錢: $1142 (即時確認,台幣4400)
                    取消政策:8日前免費取消


agoda價錢:$1080 (即時確認,另有回贈$43下次booking用)
取消政策:4日前取消,收美金15元手續費


                     $1245 (即時確認,另有回贈$53)
                     取消政策:3日前免費取消


為左俾大家睇真d,check埋:


萬福價錢:$1120 (要等覆,只收現金)
                    取消政策:無得取消


priceline$1280 (即時確認) 
                    $1109 (要等覆)
取消政策:4日前取消,收港幣$100手續費


論flexibility,官網係最高,因為可以8日前免費取消。論抵,就一定係agoda (DBS Black Card promotion)!


雖則有94折,但又唔代表所有酒店都抵左喎。正如我所講,好多時,最平嘅反而係酒店官網。


就以港人熱愛嘅新驛台北車站2館為例,
deluxe double,8月25日星期六 check-in


未折前價錢$902 (已計稅)


折後價:$852


agoda:$852 (已折,即時確認,回贈$34,3天前取消收15美元,3天內取消收1晚房價)


官網:$664 (即時確認,台幣2560,14天前免費取消)


官網平好多嘅實證
其實,好多人去旅行都係買package,但其實package往往唔係最抵,好多$1xxx起全部都係幻覺,搞完一大輪你會發現佢收你每個人嘅服務費,仲有星期五、六入住又有附加費,旺季又有機票附加費。萬一有d咩事上嚟又唔可以改任何野。


我深明大家唔想花時間去自己訂同check,但其實,online 訂機票,酒店就check官網,再check agoda,基本上唔需要check其他地方~~ 計落用嘅時間咪又差唔多?但好處就係即時確認唔駛等覆,同埋有比較 flexible嘅cancellation policy,同埋價錢好清楚。


暑假就到,係時候籌備一下旅行喇~~~ 


上機前,去機場page one,出示DBS Black Card,就可以免費攞走一本 $12嘅雜誌(u-magazine啦)!!!!

Wednesday, May 23, 2012

目送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沈沈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沈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給河馬刷牙

《親愛的安德烈》是每個作為父母、準備作為父母、想過作為父母和作為兒女必讀的書(有誰不是作為兒女的?廢話)。 在這個有點變態的社會環境中,要怎樣去擔當一個父親/母親?MM不是在分享她的心得,也不是在教你要怎樣做,但是,讀了這本書,你就是會想成為MM這樣的一個母親。



現實的一代
安德烈,

我注意到,你很不屑於回答我這個問題:「你將來想做什麼」,所以跟我胡謅一通。

是你們這個世代的人,對於未來太自信,所以不屑於像我這一代人年輕時一樣,講究勤勤懇懇,如履薄冰,還是,其實你們對於未來太沒信心,太害怕,所以假裝出一種嘲諷和狂妄的姿態,來閃避我的追問?

我幾乎要相信,你是在假裝瀟灑了。今天的青年人對於未來,瀟灑得起來嗎?法國年輕人在街頭呼喊抗議的鏡頭讓全世界都驚到了:這不是六零年代的青年為浪漫的抽像的革命理想上街吶喊──帶著花環、抱著吉他唱歌,這是二十一世紀的青年為了自己的現實生計在煩惱,在掙扎。你看看聯合國二零零五年的青年失業率數字:

比利時 21.5%;澳洲 22.6%;芬蘭 21.8%;法國 20.2%;希臘 26.3%;意大利 27%;波蘭 41%;斯洛伐克 32.9%;西班牙 27.7%;英國 12.3%;美國 12.4%;德國 10.1%;香港十五到二十四歲青年的失業率是 9.7% ,台灣是 10.59% 。而數字不見得精確的中國,是 9% 。你這個年齡的人的失業率,遠遠超過平均的失業率。巴黎有些區,青年人有百分之四十出了校門找不到工作。

然後,如果把青年自殺率也一併考慮進來,恐怕天下作父母的都要坐立難安了。自殺,已經是美國十五到二十四歲青年人的死因第一位。在台灣,也逐漸升高,是意外事故之後第二死因。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說,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青年是最高的自殺群。芬蘭、愛爾蘭、紐西蘭三個先進國家,青年自殺率是全球前三名。

你刻意閃避我的問題,是因為…二十一歲的你,還在讀大學的你,也感受到現實的壓力了嗎?

「灰姑娘」的一代

我們二十歲的時候,七十年代,正是大多數國家經濟要起飛的時候。兩腳站在狹窄的泥土上,眼睛卻望向開闊的天空,覺得未來天大地大,什麼都可能。後來也真的是,魔術一般,眼睜睜看著貧農的兒子作了總統;漁民的女兒,成了名醫;麵攤小販的兒子,做了國際律師;碼頭工人的女兒,變成大學授;蕉農的兒子,變成領先全球的高科技企業家。並非沒有人顛沛失意,但我們真的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啊,安德烈,在我們的時代裡,我們親眼目睹南瓜變成金色的馬車,轔轔開走,發出真實的聲音。

我身邊的朋友們,不少人是授、議員、作家、總編輯、律師醫師、企業家科學家出版家,在社會上看起來彷彿頭角崢嶸,虎虎生風。可是,很多人在內心深處其實都藏著一小片泥土和部落──我們土裡土氣的、卑微樸素的原鄉。表面上也許張牙舞爪,心裡其實深深呵護著一個青澀而脆弱的起點。

如果有一天,我們這些所謂「社會菁英」同時請出我們的父母去國家劇院看戲,在水晶燈下、紅地毯上被我們緊緊牽著手蹣跚行走的,會有一大片都是年老的蕉農、攤販、漁民、工人的臉孔──那是備經艱苦和辛酸的極其樸拙的臉孔。他們或者羞怯侷促,或者突然說話,聲音大得使人側目,和身邊那優遊從容、洞悉世事的中年兒女,是兩個階級、兩個世界的人。

提摩

你的二十歲,落在二十一世紀初。今天美國的青年,要換第四個工作之後,才能找到勉強志趣相符的工作。在「解放」後的東歐,在前蘇聯地區的大大小小共和國,青年人走投無路。在先進的西歐,青年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機會,都外流到了印度和中國。從我的二十歲到你的二十歲,安德烈,人類的自殺率升高了百分之六十。

於是我想到提摩。

你記得提摩吧?他從小愛畫畫,在氣氛自由、不講究競爭和排名的德國育系統裡,他一會兒學做外語翻譯,一會兒學做鎖匠,一會兒學作木工。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又過去了,現在,應該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記得,但是,當年他失業時只有十八歲,今年他四十一歲了,仍舊失業,所以和母親住在一起。沒事的時候,坐在臨街的窗口,提摩畫長頸鹿。長頸鹿的脖子從巴士頂伸出來。長頸鹿穿過飛機場。長頸鹿走進了一個正在放映電影的戲院。長頸鹿睜著睫毛長長的大眼,盯著一個小孩騎三輪車。長頸鹿在咀嚼,咀嚼,慢慢咀嚼。

因為沒有工作,所以也沒有結婚。所以也沒有小孩。提摩自己還過著小孩的生活。可是,他的母親已經快八十歲了。

我擔不擔心我的安德烈──將來變成提摩?
老實說…是的,我也擔心。

不是「孩子」,是「別人」
我記得我們那晚在陽台上的談話。

那是多麼美麗的一個夜晚,安德烈。多年以後,在我已經很老的時候,如果記憶還沒有徹底離開我,我會記得這樣的夜晚。無星無月,海面一片沈沈漆黑。可是海浪撲岸的聲音,在黑暗裡隨著風襲來,一陣一陣的。獵獵的風,撩著玉蘭的闊葉,嘩嘩作響。在清晨三點的時候,一隻蟋蟀,天地間就那麼一隻孤獨的蟋蟀,開始幽幽地唱起來。

你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

你坐在陽台的椅子裡,背對著大海。清晨三點,你點起煙。

中國的朋友看見你在我面前點煙,會用一種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意思是──他他他,怎麼會在母親面前抽煙?你你你,又怎麼會容許兒子在你面前抽煙?
我認真地想過這問題。

我不喜歡人家抽煙,因為我不喜歡煙的氣味。我更不喜歡我的兒子抽煙,因為抽煙可能給他帶來致命的肺癌。

可是,我的兒子二十一歲了,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也為他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一旦接受了這個邏輯,他決定抽煙,我要如何「不准許」呢?我有什麼權力或權威來約束他呢?我只能說,你得尊重共處一室的人,所以請你不在室內抽煙。好,他就不在室內抽煙。其他,我還有什麼管控能力?

我看著你點煙,翹起腿,抽煙,吐出一團青霧;我恨不得把煙從你嘴裡拔出來,丟向大海。可是,我發現我在心裡對自己說, MM 請記住,你面前坐著一個成人,你就得對他像對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樣。你不會把你朋友或一個陌生人嘴裡的煙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裡的煙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個人。他就是一個「別人」。

我心裡默念了三遍。

安德烈,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他媽的不容易啊。

靈魂清醒

「你哪裡『平庸』了?」我說,「『平庸』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們兩都有博士學位。」
 我看你…是的,安德烈,我有點驚訝。

「我幾乎可以確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 

你捻熄了煙,在那無星無月只有海浪聲的陽台上,突然安靜下來。
然後你說,「你會失望嗎?」

海浪的聲音混在風裡,有點分不清哪個是浪,哪個是風。一架飛機悶著的嗡嗡聲從雲裡傳來,不知飛往哪裡。蟋蟀好像也睡了。你的語音輕輕的。這樣的凌晨和黑夜,是靈魂特別清醒的時候,還沒換上白天的各種偽裝。

給河馬刷牙
  
我忘了跟你怎麼說的──很文藝腔地說我不會失望,說不管你做什麼我都高興因為我愛你?或者很不以為然地跟你爭辯「平庸」的哲學?或者很認真地試圖說服你你並不平庸只是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記得了,也許那晚葡萄酒也喝多了。但是,我可以現在告訴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像而活。

同樣的,抽煙不抽煙,你也得對自己去解釋吧。

MM

你是有選擇的


(轉載自我的舊BLOG)有朋友說我寫《竊聽者》寫得好,不如讀過龍應台再說......(當然,龍的文章是賣錢的、公開發表的,誠然比我用心得多。但我總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寫出她那樣水準的文章)


你是有選擇的


(轉載自2007年3月5日明報)


今年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國作品《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又譯《別人的生活》),(註:港譯《竊聽者》) 在取得小金人之前便早已引起了轟動,橫掃德國各大獎項,包攬2006年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影片、年度男演員和年度編劇三項大獎……熱烈的關注和議論從德國本土蔓延開來。


本報曾在2006年第四季度娛樂盤點中對該片作出重點推介。《竊聽風暴》與三年前的《再見列寧》有點相似,時間背景都是東德末期,故事將前民主德國國家安全局不為人知的大規模竊聽行徑公布於眾,同時以一絲溫暖打破同類電影的俗套。


奧斯卡的小金人,使得這部德語文藝片再一次受到更廣泛的關注。知名專欄作家龍應台應本報之約,寫下了對該片的所感所想。——引子


1 列寧聽貝多芬
《竊聽風暴》(《別人的生活》),今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真的很特別。一夜成名的導演,東諾士馬克,是個初出茅廬的人,只有三十三歲。得獎的作品,是個啼聲初試的作品,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而且,他不只是導演,劇本也出自他的手。從構思到完成,整整九年


九年前,東諾士馬克還是個慕尼黑電影學院的學生,有一天在家中發呆,聽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突然想到列寧當年是怎麼談這個奏鳴曲的:


沒有比《熱情奏鳴曲》更美的音樂了,驚人、超尋常的音樂!它總讓我像幼稚的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跡似的樂曲。


一九四九年一月,美國的《時代》周刊報道了莫斯科紀念列寧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情景:


這樣一個人


全共產世界(不日落國)都在紀念列寧逝世二十五周年。在莫斯科,面帶笑容的斯大林和其他共黨重要人物坐在莫斯科大劇院觀禮……如往年一樣,一整天都是歌頌列寧的演講致詞,還包括一個以列寧生平為內容的廣播劇,長達一小時。廣播劇以列寧最崇拜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作為壓軸尾聲,並配上列寧的話作為旁白:“沒有比《熱情奏鳴曲》更美的音樂了,驚人、超尋常的音樂!它總讓我像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跡似的樂曲。”廣播劇以最甜美的聲音結束:“列寧,就是這樣一個人!”


四十五分鐘之後,美國電台也開始發音,播放美國版的列寧生平。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也響了起來,列寧熱愛這個曲子的話,也被引用,但是,這一回是全文:


……讓我像幼稚的孩子一樣由衷地覺得自豪———怎麼人類可以創造出這樣奇跡似的樂曲。
但是我不能常聽這個樂曲,因為,它會影響我,使我有一種沖動,想去贊美那些活在污穢地獄里而仍舊能創造美的人,想去親撫他們的頭。可是這個時代,你不能去親撫人家的頭,除非你要讓你的手給咬斷。你得重擊人家的頭———毫不留情地重擊———雖然說,理論上我們是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的……我們的任務真的很難搞。

東諾士馬克心里已經有一個故事:一個共產東德的秘密警察如何監聽一個名作家的私生活。三年的時間,他藏身在維也納一個修道院里寫劇本,但在動手寫作之前,他已經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采訪曾經做過秘密警察和平民的東德人。
“我發現,”東諾士馬克說,“秘密警察是一群把內心情感上了鎖的人。他們變成只講究原則的人,感情元素整個被排除、被封存起來。而這其實就是列寧所表現的:他害怕他的感情會壞了他對原則的追求。”


有一個退休的秘密警察邀請東諾士馬克到家中晚餐。很愉快地,這個人告訴他東德秘密警察如何以最高效率搜集“潛在敵對勢力”的“氣味樣本”,只有一次失誤:有一個女人,被搜集“氣味”的時候,她剛好來月經。秘密警察把帶血味的“樣本”給狗去聞,“那狗被搞胡塗了”。
講故事的前秘密警察說著說著就大笑起來。


東諾士馬克坐在一旁喝茶,心中戰栗不已:原來,“徹底的野蠻和文明,隔得那樣近”。


2 布萊希特看加利略
列寧為了保持革命的純粹性而拋棄他最愛的《熱情奏鳴曲》,東諾士馬克就試圖用電影藝術來演繹:如果革命家真正聽了《熱情奏鳴曲》那樣的音樂,世界會不會不一樣?


地點是德國民主共和國的首都柏林,時間是“一九八四”———這絕不是個未經細思的年份。歐威爾的黑色預言,正籠罩柏林。秘密警察魏斯樂,是個奉公守法、愛黨愛國的忠貞公務員。他善於偵訊,用精准的心理手段摧殘敵人意志,取得口供。他相信,國家的安全必須依靠像他這種忠誠共產黨員的無私付出。


領導交給他一個新的任務:二十四小時監聽名作家德瑞曼,找出他的“污點”。


德瑞曼是個典型“體製內”的作家。愛國,不反黨,享有盛名,與黨的最高領導都有交情。所編的劇本演出時,總是冠蓋滿京華的待遇。文人朋友中,有憤懣的不合作者被禁止出境,他不作聲。有批判當局者被監視、被孤立、被“滅音”,他同情,但不行動。這樣被黨所愛,他也自信
自己不在被國家監控的名單內。


他不知道的是,文化部長看上了他美麗的情人,舞台劇演員克麗斯塔。部長將他置入全面監聽,期待找到污點,以遂私欲。克麗斯塔,在絕對的權力下,不敢不從。她先是屈服於部長的欲求,又在威脅之下出賣德瑞曼;文人和藝術家在國家機器的巨輪之下猶如螻蟻求生。


一個前輩導演的自殺帶來了德瑞曼的轉變。深受德瑞曼尊敬的舞台導演,因為“不聽話”而被剝奪了藝術生命,終於以死來表達抗議。嚮來選擇不挑戰當局而如魚得水的德瑞曼,在聽到消息的一刻,沉痛之余,坐在鋼琴前,開始忘情地彈起熱情澎湃的《好人奏鳴曲》———一首以《熱情奏鳴曲》為模板的新曲。


德瑞曼面臨抉擇:他繼續獨善其身,假裝看不見那個充滿壓迫的世界,還是准備犧牲所有既得的利益,起身以行動反抗。


他決定成為行動者。冒著死罪,寫了一篇長文,揭露東德隱藏自殺人口統計數字的文章,透過地下管道,送到西德發表。


認真監聽著他的秘密警察魏斯樂,戴著耳機,當下就聽見了《好人奏鳴曲》,激動不能自已,流下了眼淚。


在此之前,他從德瑞曼的書房里“借”了一本小書出來,躺在床上念,那是布萊希特的詩:


憶瑪麗亞


夏日晴空在我倆之上
深深凝視那朵雲
那樣純白,那樣高
當我再度凝視
它已消失

眼睛如冰冷玻璃,從來不流露任何情感跡象的秘密警察魏斯樂,在深夜的孤獨里,讀詩。


從監聽,魏斯樂當然知悉德瑞曼的“叛國”計劃,忠貞的秘密警察面臨抉擇:他應該忠於他信守了一輩子的愛國愛黨那一套原則,還是他心中被“奏鳴曲”和詩意外敲醒的善惡直覺。


布萊希特的名字在這里出現,也不會是未經細思的。他是東德共產黨供在神桌上的社會主義偉大作家。可是他的兩部盛名之作,《加利略》和《四川好人》,探討了同一個核心問題:在面對不公不義的強權時,個人的抉擇是抵抗還是妥協?在面對善與惡的拉鋸時,個人的抉擇是往善還是從惡?
在布萊希特的劇本里,加利略面對教會的壓迫,選擇了不抵抗的妥協,但是用妥協所贏得的空間設法將自己相信的真理傳遞出去。所以他的學生認為,他的妥協其實是一種真正的英勇。《四川好人》的道德,使得她無法生存;必須依靠一定程度的“惡”,才能保護她自己,讓她的善得以存活。布萊希特半生面對納粹的國家強權,輾轉流離;到了美國,又被邁卡錫反共主義逼迫交代政治立場。個人面對不義的國家強權時,究竟要怎樣做自己的道德抉擇,究竟要如何找到安身立命的平衡點,一直是布萊希特作品里最重要的問題。


在“一九八四”的歷史時空里,作家德瑞曼和秘密警察魏斯樂所面臨的,是和加利略,和布萊希特,同一個問題。


3 穆荷演魏斯樂


東諾士馬克拿著寫好的劇本四處籌錢拍片時,一路碰壁。碰壁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它不是喜劇,而且主題太嚴肅。


柏林圍墻倒塌之後的十五年間,以共產東德的生活為題材的電影不是沒有,但得到市場青睞的幾乎全都是喜劇片,譬如膾炙人口的《再見列寧》,對於消失了的東德社會主義歲月用一種落日余溫的溫情、不傷筋骨的調侃,加上一點淡淡的懷舊情緒,組成了面對過去的主調。《竊聽風暴》在德國引起騷動,除了電影本身的藝術品質之外,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這大概是兩德統一十六年來第一部不加糖加奶的,認真刻畫東德秘密警察恐怖統治的影片。


圍墻在一九六一年樹立起來,到一九八九年倒塌的二十八年光陰里,秘密警察最大宗的業務就是防範人民逃亡。七萬五千人因為企圖逃亡而被監禁,八百零九人因為逃亡而喪生。大約七千五百名邊境警察“監守自逃”,三分之一成功逃走,不成功的三分之二被關進監牢。東德總共僱用了九萬名正式秘密警察和十七萬五千名秘密民去管控一千七百萬人民———相對之下,希特勒只用了三萬名秘密警察監控整個德國。十七萬五千名民,包括妻子監視丈夫,學生監視教授,兒女監視父母,情人相互監視。飾演魏斯樂入木三分的名演員穆荷自己,在兩德統一後去察看自己的“忠誠資料”,發現有長達六年的時間,每天嚮秘密警察報告他的言行舉止的,正是他自己的妻子。
所以東德人並不那麼願意去翻開自己的資料。在秘密警察的檔案里,是的,有太多的“真相”,但是知道“真相”,究竟會帶來幸福還是更深的痛苦?大多的電影對東德陰暗的歷史輕輕帶過,是不是因為,人們並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能承受痛苦?或者說,人們也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去承受罪責?


曾經擔任過秘密警察的東德人也組織起來了,添了白發的他們說,他們當初也不過是盡他們的“首土有責”,做的是一份榮譽的工作,並沒有罪責可言。可是那因他們的“榮譽”工作而家破人亡的其他的人們,仍被記憶折磨。政治學上所謂“轉型正義”———在改朝換代、價值翻轉之後回頭來清理是非、分辨善惡、追究獎懲和責任,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仍舊在困惑摸索的巨大課題。


東諾士馬克每天接到很多很多的來信,“有時候,”他說,“我不敢打開,因為,里面有太多痛苦。很多人想來跟我訴說,我只好說,我不是神父,沒法幫你告解。但是通過我的電影,人們似乎認識到一件事:你,是有選擇的。”


他指的是秘密警察魏斯樂。為了不忍見德瑞曼以叛國坐牢,為了忠實於他在聽《好人奏鳴曲》和讀布萊希特的詩時的感動,他選擇放棄仕途,付出代價:被降職到地下室去做拆信員。統一變天之後,他也翻不了身,仍舊在最卑微的底層艱辛求存,做一個遞送免費廣告的送報員。


而在“一九八四”的朝代里呼風喚雨的那個文化部長,統一之後,搖身一變,又是一個新時代的大人物。東諾士馬克的電影用了很多當初東德的機關大樓實地拍攝,但是監獄博物館的館長卻拒絕了他拍攝的請求。原因? 館長說,因為東諾士馬克的劇本不符合史實:整個東德歷史,像魏斯樂那樣“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對不起,一個都沒有。

誰的添馬艦


我最喜愛的作家龍應台 (MM) 最近出任台灣文建會主委,成為了建制的一部分。對台灣來講,有這麼一個有心有能力的人出任這個職位,是台灣的福氣。不過,對我這個粉絲來講,這或許代表會有一陣子不會看到MM的作品了。當初她擔任台北市文化部部長時,不就是因為自己身在其位,是官方的代表,所以對於坊間的所有批評,都一概不回覆,一概不談論,就此擱筆了3年嗎?

我們常常讚許逝去的人,仿佛他們一天不死都不能被認同一樣,卻不懂得在他們活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去多了解他們、推薦他們,這不是很荒謬嗎?

所以,今天忽然想要把過去我在我的BLOG中所分享的MM的文章,一一放在這裡,我會為它們開一個標題,讓它們作為我人生中的嚮導,時刻提醒我自己,也跟有緣人分享 / 推薦這位我很欣賞的(而且還活著的)作家。


誰的添馬艦──我看香港文化主體性


龍應台女士2006年6月2日於香港大學的演講(原文於2006年6月5日刊於明報)



我知道「作客人要有禮貌」。我知道我「不是香港人,所以不懂香港」。我完全承認「你們台灣更糟糕」。所以,講這個題目還真的「我有壓力」,套一句「巴士阿叔」的真情告白。但是,我也相信香港人的開闊,容得了善意的直率。


添馬艦有故事「添馬艦」這個名詞的來源是什麼?我問了十個香港人,發現十個香港人都不知道。於是做了些研究。添馬艦,HMS Tamar,是英國海軍一艘軍艦,建造在一八六三年──太平天國鬧得正凶、美國正在打南北戰爭的時候。是一艘三千六百五十公噸的三桅運兵船,一八九七年以後,留駐維多利亞港內,成為駐港海軍的主力艦。在一九四一年的香港保衛戰中,日軍入侵,英軍退守港島,港府下令炸毀港內所有船隻以免為日軍所用,添馬艦也被炸沈。


在一個海軍戰俘的網頁上,我找到那個奉命炸沈添馬艦的士兵的日記:十二月十一日,海軍忙碌不堪。所有船隻都開往九龍,接駁撤退的部隊。。。十九點整,上尉下指令要我駛往昂船洲接運傷者。昂船洲已經被連續轟炸了二十四個小時。我運了三個擔架傷者,還有一些勉強能走的傷兵。二十一點,奉命炸沈添馬艦。。。夜特別黑,一點光都沒有,發射魚雷風險很大。。。我發射的第一顆魚雷,沒擊中。


在同一頁上,還有一個短信,作者的祖父當年是添馬艦的水兵。她問的是:「我的祖父一直在添馬艦上,可是最後卻死在里斯本丸的災難中。六十年了,有誰可以告訴我他在添馬艦的生活?」


戰爭結束後,港府打撈添馬艦,一部份撈上來的木板,據說就做了聖約翰座堂的大門。


沈沒水底的戰爭殘骸,竟然轉化為仰望天空的的宗教情操。


一旦知道了「添馬艦」有這樣滲透著血和淚的歷史以後,就很難對添馬艦保持漠然。


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香港人不知道這些歷史,彷彿不在乎自己的歷史呢?恐怕也不是天生的冷漠,而是因為在殖民教育中成長;殖民帶來物質成就和現代化,同時也剝奪被殖民者對於歷史的細微敏感和自尊自重。


強勢政府,弱勢社會


今天的添馬艦,原來當然是海水,當年的軍艦添馬艦就停泊在這裡。填海之後,就是中環到金鐘海岸線核心區的一塊多出來的空地,以「添馬艦」為名,紀念香港悲壯的烽火歲月。在它「暫時無用」的幾年裡,添馬艦「意外地」成為香港的市民廣場:一萬四千個人在晴空下圍坐著吃盆菜;五千個人聚在一起泡茶;四千個人在星空下肩靠著肩一起看露天電影。這樣一塊「自由放任」的地,在講究精算的香港絕不可能長久。政府決定在這裡建總部。4.2公頃的地面上,2公頃要闢做「文娛廣場」,另一半要建四棟政府大樓,每一棟大約三十到四十層高。那到底是多大呢?總建築面積,相當交易廣場第一期和第二期總和。建築費用?五十二億。


在剛剛興起的添馬艦的辯論裡,讓一個旁觀者最覺不可思議的就是,這麼重大的、影響城市景觀和生態結構的工程案件,竟然可以如此輕易地「過關」。如果是在紐約,在倫敦,在柏林,在東京,甚至在香港人挺「瞧不起」的台北,曾蔭權所提出的「添馬計畫」有太多問題會讓人大喊「未解決」,要窮追猛打了:


譬如問題一,為什麼政府總部要搬遷?人均辦公空間是否真的「嚴重不足」?它的人均辦公空間「不足」是以什麼標準在衡量?跟其他城市的政府空間做過評比嗎?結果如何?跟民間的人均工作空間相比又如何?這些訊息若是空白,它如何證明它的空間「不足」?


譬如問題二,假定數據證明空間確實「不足」,那麼高科技電訊溝通系統是否不能補足?當視訊、網路如此發達而且一天比一天發達的時候,傳統的所謂「辦公空間」的需求是否應該有全新的定義?是否做過調查研究?是否充分舉證了科技亦無法補足空間需求?


譬如問題三,假定人均辦公空間的「不足」有了科學的證明,那麼究竟應該繼續租用私人商業空間,還是擴大原有政府設施,還是乾脆遷址新建,針對各種選項是否做過徹底的分析比較?三種選項的經濟效應、環境影響、永續發展的評估等等,是否可以攤開在陽光下供學界挑戰,請媒體監督,讓社會檢驗?


譬如問題四,假定前述分析比較的結果確實是遷址新建為優,那麼,哪一個地址最為適合?為什麼不是亟需建設的九龍東南?為什麼不是資源分配偏低需要關懷挹注的新界?為什麼不是使用率低得離奇的數碼港?為什麼不是廢棄已久的西環屠房?為什麼一定得是添馬艦?科學的理據和說服在哪裡?


譬如問題五,如果政府總部決定落在添馬艦,那麼九龍東南的規劃是什麼?那麼政府山古蹟群的未來是什麼?那麼新填海中環濱海長廊的具體規劃跟添馬艦之間的呼應關係是什麼?那麼西九龍又將如何?西環屠房要作何處理?


從政府已經披露的資訊來看,這些根本問題都沒有「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答案,但是五十二億的款項,立法會幾乎沒有異議。各黨派,除了公民黨,很快就不說話了。少數民間團體,只能要求政府在廠商提出標書之後,把模型拿出來展覽。政府既不需要回答對根本問題的追究──因為反正也沒什麼人在追究;也不必做任何白紙黑字的承諾。答應展出招標事後的模型,還強調這是「破例」,而且人民不能給意見,政府已經給人民很大「面子」,做了「讓步」了。香港政府真的強勢有為。民間,也真溫順得可以。
挖土機你為什麼這麼急?
我無意說,政府強勢一定不好。很多政府可能對香港政府充滿羨慕:預算超高(香港政府預算是台北的八倍),主導性超強,社會力超弱。強勢政府尤其喜歡在工程上展現魄力,因為工程是最容易看得見的政績。


香港政府的「勵精圖治」企圖是很明顯的:政府剛剛公布了中環新海濱規劃方案,宣稱要「締造令人嚮往的消閒休憩用地及海港和商業中心」,要「發展成為象徵香港的世界級海濱。」天星碼頭旁將興建三組商廈建築群,包括二十八層高的商廈、十八層高的「無敵海景酒店」,以及九層高但是長四百多米的「摩地大廈」。除了這「世界級海濱」之外,西九龍四十公頃的工程在規劃推動中;添馬艦將有政府大樓群等等,還不必談及大嶼山的開發以及各種跨界大橋的規劃。


政府強勢不一定不好,但是,當我們面對一個「勵精圖治」的政府時,當強勢政府像一個巨大的挖土機在橫衝直撞時,社會不能沒有一個深思的心靈和長遠宏觀的眼睛。我們可能必須在轟隆作響、天翻地覆的挖土機前,放上一朵脆弱、柔軟、美麗的小花。


脆弱、柔軟、美麗的小花提醒的是:城市規劃是牽一髮動全身的。


以維多利亞港來說,中環濱海長廊的建築,勢必整個改變 「香港的臉」──舉世聞名的浪漫維港景觀。想像你站到水中央,往維港四周緩緩做三百六十度的觀覽,從西九、尖沙咀、尖東、銅鑼灣、金鐘、中環,上環,一路流轉回到西九,維港的整體景觀,色彩、光影、山脊線與天際線的交錯,海港與與建築風格之間的相輔相成諧調之美,是否有整體的預想呢?或者還是讓每一個海濱工程孤立的、局部的、偶然性依一時一刻之需而發展?


政府山的古蹟群,是香港唯一的一片完整殖民建築風格了,曾蔭權無論如何不願承諾保護,這些古蹟若是有一天剷除了,又變成以金錢計算平方呎的地產價值,香港人能夠忍受這樣對待自己的歷史嗎?如果保留了,添馬艦五十二億的大洞,你又如何填補?


如果這一切都還沒想好──那麼,挖土機啊,你究竟為什麼這麼急?




香港跟誰比?


當主事者總是用「世界級」、「地標」、「香港精神」來描繪自己的「勵精圖治」的企圖時,我們能不能聽見一個小小的,安靜的聲音說,為什麼香港需要「地標」?「世界級」是跟誰比?比什麼?「香港精神」又是什麼?


西班牙的畢爾包怎麼能拿來跟香港比呢?畢爾包需要 Frank Gehry 的古根漢美術館作為地標,因為畢爾包是個極其普通的不起眼的小城,它可以用一個標新立異的特殊建築作為地標來突出自己。香港卻是一片璀璨,地標如雲,當地標被地標淹沒的時候,你還看得見地標嗎?地標還有意義嗎?


如果說,像畢爾包這種只有常民生活而缺特色建築的城市需要現代建築來作為地標,那麼地標簇擁的香港所需要的,反而是常民生活的沈澱,小街小巷老市場的珍愛呵護,讓「市井人文感」更醇厚更馥郁,而根本不是高大奇偉的所謂「地標」。


至於「世界級」,又是跟誰比呢?又是紐約倫敦巴黎柏林之流吧?問題一,為什麼要跟他們比?香港的基礎建設,比他們都好。香港的國際感,超過柏林。香港的治安,紐約不能比。香港的傳奇歷史,比倫敦還精彩。香港自己就是「世界級」,哪來的自卑感,老是要用「世界級」來給自己壯膽增威?


問題二,就是要比,香港要跟這些城市比「世界級」的,仍舊是硬體工程嗎?什麼時候,你終於要開始跟人家比「內涵」呢?為什麼不去和巴黎倫敦的古蹟、老街、舊磨坊、人文薈萃的河左岸、車庫廠房裡的藝術村去比「世界級」呢?


然後,代表「香港精神」的,仍舊是「無敵海景」的酒店?仍舊是已經滿城皆是的購物商廈?這種意涵的「香港精神」,又是「誰」下的定義呢?地產商?還是灣仔、西環、屯門、大埔、深水陂的人民?




一個謙抑樸素的政府


添馬艦所在,是香港的核心,香港面向世界的舞台。燈光一亮起,香港的嫵媚姿態光彩動人。請問,任何東西都可以被擺到舞台上去嗎?


封建時代,貴族以金錢和絕對的權力打造宮殿,宮殿成為城市的中心。在一個現代社會裡,政府是服務市民的「公僕」──它是人民的庫房、機房、廚房、賬房、屠房,也就是一個 service quarter,服務區。誰會把服務區放到舞台上面去?誰會把庫房機房賬房廚房屠房,放到一棟房子最重要的前廳去呢?


城市走多了的人,有一個指標:一個城市政府大樓如果富麗堂皇,而且建在城市的核心,那通常表示,這個城市是個政權獨大的體制。如果主權在民,公民力量強大,政府大樓通常建得謙抑樸素,謹守「公僕」服務的本分而不敢做權力的張揚。紐約的市政府、柏林的市政府、倫敦的市政府,我們知道在哪裡嗎?他們佔據城市的核心舞台嗎?


所以,嘿,把政府總部遷到西環屠房如何?屠房適合政府的「公僕」地位,而老舊的西環也非常需要社區振興,不是嗎?


中環最突兀的,是解放軍大樓。把軍隊擺在香港面向世界最燦亮的舞台中心,等於是把兵器倉庫放到客廳裡去了,你能想像巴黎把軍隊駐在羅浮宮旁嗎?從前英國人這樣做,是為了炫耀它的殖民權力──企圖之囂張,不言而喻;今天,還有這必要嗎?景觀上不倫不類暫且不說,它所透露的粗暴意涵,更是招引負面解讀。曾蔭權政府最該做的,是設法把解放軍從中環遷走,把海濱還給人民。這不去努力,卻反而更將政府大樓擺到添馬艦去,說是創造一個「市民精神地標」(iconic civic core)。


在很多其他城市,公民恐怕早已「磨刀霍霍」上街抗議了。在一個公民社會裡,代表一個城市的「精神」的,絕不可能是一個城市的政府大樓。它可能是歌劇院,譬如雪梨;可能是博物館,譬如巴黎;可能是藝術家出沒的村子,譬如紐約;可能是老街老巷老廟老樹,譬如京都;可能是一條滄桑斑駁的老橋,譬如布拉格。但是,什麼樣的城市,會把市政府──一種權力機構,或服務區,當作精神標誌?


中環的維港是全世界看見的香港面貌,那面貌,真的是風情萬種。香港希望讓世界看見的,難道是市政府大樓?


把政府大樓放在添馬艦,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有一種權力的不知謙抑,不知收斂。




真正的「香港精神


更符合「香港精神」的,恐怕反倒是一萬個市民在晴空下圍坐吃盆菜,反倒是五千個人開心泡茶、聽音樂;反倒是四千個人在星空下肩靠著肩看露天電影,一起哭,一起笑。當世界看見的香港,不只是千篇一律的酒店和商廈,不只是冰冷淡漠的建築,如果世界還看得見香港的「人」──快樂的、悲傷的、泡茶的吃飯的、散步的追風箏的,憤怒示威的、激動落淚的,彼此打氣相互鼓勵的香港的常民生活,也就是一個有生活內涵、有人的性格的城市,那才真的是「世界級」的「香港精神」吧?


衡量社會的進步,錢,不是唯一的指標。一個四公頃的廣場,或許失去了以平方呎計算地產的金錢,可是一個面對全世界的正面的香港形象,能用港幣或美金來計算嗎?市民,因為在廣場「歌於斯,哭於斯」而凝聚出來的深遠文化認同和社群意識,能用一平方呎多少來計算嗎?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九日,在同一個地點,我提出對西九龍的質疑。當時有這樣一段話:


在香港,經濟效益是所有決策的核心考量,開發是唯一的意識型態。「意識型態」的意思就是,它已經成為一種固執的信仰,人們不再去懷疑或追問它的存在邏輯。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你覺得香港很多元嗎?不,它極為單調,因為整個城市被一種單一的商業邏輯所壟斷。商廈和街道面貌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不管是又一城還是太古廣場還是置地廣場,一樣的建築,一樣的商店,一樣的貨物,一樣的品味,一樣「歡迎光臨」的音調。走在光亮滑溜的廊道上,你看見物品看不見人,物品固然是一個品牌的重複再重複,售貨員也像生產線上的標準模。連咖啡館都只有標準面貌的連鎖店。

如果僅只在這些大商廈裡行走,你會得到一個印象:香港什麼都有,唯一沒有的是個性。


兩年過去了,西九龍前途未卜,中環海濱正準備大肆建築,添馬艦箭在弦上,政府山古蹟群處境堪危,香港的城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可是,社會裡關心的人卻非常、非常少。兩個月前,我曾問一班大約五十個大學生,他們是否知道添馬艦的事情,答覆知道的只有一兩個。


文化主體性,我想並非僅只是政治層面的六四靜坐和七一遊行,香港和北京的精神拔河。關心香港本地的永續發展,關心香港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香港,是更關鍵的文化主體性的意識呈現。但是,政黨的立場搖擺不定,非政府組織的力量零散薄弱,大學生,對社會議題彷彿完全視若無睹,漠不關心。而他畢業後一旦進入政府,成為官僚體系成員,卻開始強勢行政主導。


陳冠中有一篇文章,我覺得是香港人瞭解自己必讀、外地人瞭解香港人必讀的,叫做「我這一代香港人」。他是這麼描述現在四五十歲這一代,也就是社會主流的:


我們整個長期教育最終讓我們記住的就是那麼一種教育:沒什麼原則性的考慮,理想的包袱,歷史的壓力,不追求完美或眼界很大很宏偉很長遠的東西。這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一種思想心態:我們自以為擅隨機應變,什麼都能學能做,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過關交貨,以求那怕不是最大也是最快的回報。。。不在公共領域集體爭權益,只做私下安排,也是本代人的特色。。。是的,我們愛錢。 *

「在最短的時間內過關交貨」的思維,或許可以造就眼前的效率成果,但是窒礙了宏觀的、長期的、永續的思考。「不在公共領域集體爭權益」的順民習慣,或許可以贏得個人的事業領先,但是犧牲了社會整體的進步。


我不懷疑曾蔭權的愛港之心,但是他的決策可能是錯的,龍應台的意見更可能是錯的,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公民參與,是公民辯論,重點是香港人何時敢挑戰短視和功利主義,是香港人何時敢把香港的未來抓在自己手裡,而不是放任菁英官僚和地產財團決定自己和下一代人的命運。


公民以香港為家,對香港負責,這,才是「文化主體性」,才是「香港精神」吧。


* 我這一代香港人。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2005. 第8, 10,12頁。


龍應台的文章,真是句句入心,看得我差點要哭出來了。如果我能有她那支筆,你說多好?(一點附加意見,維多利亞港最礙眼的建築物,還有那幢大而不當、嚴重醜化景觀、活像日本真人卡通片中怪獸機械人的手臂的IFC)

Friday, May 18, 2012

打劫和拉布

阿叔好野!!! 

早兩日有單新聞,講一個廿零歲嘅後生仔半夜持刀走去打劫便利店,遇著處變不驚嘅店員阿叔,唔單止成功由打劫500蚊講到100蚊,講掂數後自掏荷包打發左個後生仔(要做幾個鐘先先有100蚊架!!),仲好言相向,勸個後生仔唔去打劫去揾野做。

雖然個後生仔打劫唔成,實比佢d friend笑死,但係,後生仔,你壞唔晒架,早d行返正途啦。阿伯64歲人都仲去便利店做夜更,你有手有腳有氣有力有青春,唔應該咁樣糟蹋自己。

為左幾百蚊走去犯法,真係好天真好傻架,你點對得住你自己、你父母、你老婆仔女?

蘋果日報180512
其實賺錢有好多方法,只要你上多d討論區,就會發現好多工好等人用,而且人工高又唔困身仲包食添。示威幾個鐘就已經有幾百蚊架喇。

如果你話,你份人好有原則,唔會出賣自己嚟換取嗟來之食,咁你直情係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嘅有為青年,更加唔應該去打劫,揾份正正當當嘅職業,用自己能力去賺錢啦。

如果你話,你打劫都係迫不得已,因為實在無錢係等飯開,但你又唔知拉布、替補機制係乜,唔緊要架,你有冇睇新聞?有個反拉布既阿叔話自己反對替補機制,答錯晒都得啦,咁又多$100。如果你唔怕醜,攞埋大聲公嗌口號、再拋頭露面舉牌、好似阿叔咁接受訪問(講得有point唔知有無錢加!! haha) 好易一日賺成千,何必要以身試法呢?

如果你話,你份人最憎某某黨,走去反拉布即係出賣良心,都唔緊要,有一樣野叫做「打著紅旗反紅旗」,你本著咁嘅心態去賺果$300,係唔係好過d呢?至多唔好接受訪問唔攞大聲公同舉牌囉。學某議員話齋,「食窮某某黨,票投某某黨」丫嘛。有理無理,$300袋袋平安,之後你支持邊個,有邊個知?憑良心去投票,你其實冇出賣自己架,你知道自己做緊乜就得架喇。

如果你話,你係真心反拉布,真心支持替補機制,你都唔差得晒架,至少你有關心社會,肯去思考問題,再得出自己既立場。民主社會,大家有唔同意見係必然嘅,你咁後生就已經有獨立思考,唔好去打劫喇,去表達你嘅意見,用你嘅理據去說服其他人,去體現同捍衛你嘅自由啦。

Wednesday, May 16, 2012

崩潰刀削麵


可愛的麵店阿姐,YOU ROCK!!!!

老公太忙唔得閒陪我食飯,買左外賣,返屋企睇拉布。

我無意在此討論拉布是否正確,只係想講,一路睇一路都好想笑。相比起無線果套咩咩長安,拉布嘅內容似乎比較有趣同埋有教育意義。

如果我係曾鈺成,我一定忍唔到笑。撞鬼佢鄭家富仲要講用每日大笑10分鐘嚟治療癌症,我真係好想笑,WAHAHAHAHAHAHA。我諗我真係無可能做到曾鈺成。

立法會係好嚴肅嘅地方,成班好尊貴嘅議員,個個年過半百,坐埋一齊討論一個議員如果不幸患左癌症,應唔應該失去被選舉權,本身真係一個好嚴肅嘅問題。但係,所有例子都好滑稽(鄭家富依家講到揚帆出海抗癌,跟住就係收養問題少女抗癌),跟住曾鈺成好嚴肅地提醒鄭家富話被迫聽一D唔想聽嘅野係會令癌細胞增多,然後,鄭家富仲要好認真咁話會留意下有關資料。

唔得喇,真係太好笑。

我斟左杯淡定紅茶´__>`,一路食住我碗麻辣手撕雞蘭州牛肉刀削麵,一路聽電視,發現碗麵一D都唔辣。唉,一定係頭先果位阿姐唔記得左幫我落單,人地明明話左要中辣架嘛 。

講開呢位阿姐就真係好可愛。佢嘅搞笑程度不下於中銀櫃員機,又係一次唔好問點解事件。

話說我走入元朗一間幾出名嘅刀削麵店,叫一碗蘭州牛肉麻辣手撕雞刀削麵

阿姐:雙拼要加15蚊喔。

我:吓!!!!!加15蚊!!!! (唔係呀嘛?)

阿姐:係呀,蘭州牛肉麵本身係$36蚊,你加手撕雞就加$15蚊。

我:嘩咁貴嘅!!!!!!

阿姐:因為牛肉丫嘛,牛肉就本身係$36蚊。

我:咁手撕雞呢?

阿姐:$36蚊囉。

´__>` (心諗:咁同牛肉有咩關係呀?)

我:咁我要麻辣手撕雞刀削麵加菜。

阿姐:咩菜呀?

我:你有咩菜丫?

阿姐:榨菜肉絲,加$5蚊。

我:´__>` 下?唔駛!生菜得喇。

阿姐:碗麵本身都有生菜。

我:哦。咁算啦。要手撕雞刀削麵中辣。

阿姐:一係你叫餃子刀削麵加手撕雞,就係$36蚊加$2蚊

´__>` (點解燒埋餃子果叠呢又?)

阿姐:(見我唔係好明咁既樣) 如果你叫餃子刀削麵加蘭州牛肉,都一樣係$36蚊加$2蚊,即係$38蚊

´__>` (你舉呢個例子有咩幫助呢?)

我:咁即係,淨係手撕雞刀削麵加蘭州牛肉先至要加$15蚊?其他野都係加$2蚊?

阿姐:唔係,手撕雞刀削麵加蘭州牛肉,就加$7蚊。

´__>`

我:又話加$15蚊嘅?

阿姐:你叫蘭州牛肉刀削麵加麻辣手撕雞,係加$15蚊。如果你叫麻辣手撕雞刀削麵加蘭州牛肉就加$7蚊。

去到呢個時候,我已經忍唔住笑。SORRY~~WAKAKAKAKAKAAKKAAK 但表面上我只係微笑 (忍得好辛苦~~~~)

我望住個阿姐,深呼吸,同佢講:咁我要一碗麻辣手撕雞刀削麵加蘭州牛肉丫,加$7蚊丫嘛?

阿姐:係呀。飲咩?

我:忌廉。

阿姐:忌廉加$4蚊。

我:好。唔該。

IQ題:我最後俾左幾多錢?

多謝拉布同可愛阿姐,喺我睇《三國》之前帶俾我咁多歡樂。

Sunday, April 22, 2012

平民自助餐

上水有條食街,不定時於晚上十點半左右出現,住新界北嘅相信都見過或者略有所聞。要去呢條街要睇運氣,時運高就會見到,時運低就下次請早。點解咁講?因為呢條係非法流動小販街。食環捉得勁果排,風聲緊,啲檔口仔就要稍為避下,有時開開下檔賣賣下嘢,都可能忽然走鬼,錢都唔收你,十秒內就閃左。

呢條食街,我哋私下稱佢為「平民自助餐」,位於上水港鐵站大堂通向彩園邨嘅天橋。粗略估計,呢條天橋全長大約150米。街坊們夜晚搭火車返到上水,又或者想話揾啲嘢食下,呢度絕對係不二之選。

延綿100米的美食天堂

見過呢條街嘅街坊都知,呢度嘅場面真係好壯觀,可以講話係令人嘆為觀止!延綿100米分左右兩邊一字排開,至少有二、三十檔小販,每一檔賣嘅嘢都唔同,絕無重複,真係好犀利。無論係西裝友、花枝招展嘅正妹、踢住拖嘅街坊、恩愛嘅夫婦/情侶、拖住細路嘅家庭,大家不分背景,一齊掃街,場面都幾墟冚。

右手邊第一檔,一定係魚蛋魷魚檔。睇檔嘅通常係一個阿姐,或者係日頭喺同一個地方賣砵仔糕嘅阿哥。跟住係臘味飯、蒸燒賣/粉果/牛肉球、雞蛋仔、串燒、煎釀三寶、生滾粥、剪剪下腸粉、鹽焗鵪鶉蛋/鴨腎/雞翼、滷水雞翼/雞蛋/鴨翅、碗仔翅魚肉、炸大腸、珍珠奶茶、五花茶/雪梨茶**、布拉腸粉、各式糖水、台式可麗餅、鐵板炒(金姑、牛肉、肉片...)公仔麵/油麵/幼麵/河粉/炒菜/XO醬炒腸粉**、油渣麵、鐵板雞軟骨/蒜香牛肉粒**、銀針粉/粉仔**、章魚小丸子、豆腐花、合桃糊(一味)、潮式粉麵(墨丸河、魚蛋河)**、馬豆糕/大菜糕/紅豆糕、西式PANCAKE、壽司手捲 ......種類太多不能盡錄。鐘意食乜就食乜,廿蚊已經足夠填飽個肚。(**長龍檔口)

呢度係平民嘅天堂,只要你有一架木頭車,或者有一份創意,就可以發揮所長,發達就唔駛諗,但應該可以搵番餐晏仔食下。檔主們日頭做咩,我都唔知,不過每晚10點半左右,就會推著木頭車出現,街坊見時候差唔多,就會來碰碰運氣。就好似功夫嘅「豬農城寨」,臥虎藏龍,個個「身懷絕技」。

地下秩序

廿幾三十檔流動小販,無一重複,而且每一檔都有固定位置,唔會忽然搬左去街尾,性質相近嘅一定唔會擺隔離,就連走鬼都有既定嘅「快閃逃生路線」,呢一種「地下秩序」大家都知係咩原因。

記憶中,類似咁嘅規模嘅食街,只係得以前大埔墟公園仔。細個有段時間,幾乎個個星期都去姨媽屋企玩,樓下就係呢條食街。大人打麻雀,我地成班細路,一到下晝3、4點就會落去掃街。我最記得嘅係碗仔翅同雞蛋仔,印象中佢地係全世界最好食嘅,長大左食其他果啲,都無人能及。後來,呢啲檔口逐漸消失,各自散落喺唔同地方,大本營瓦解。有啲上左舖,好似豆腐花、車仔麵就喺公園仔附近嘅地舖營業至今。雞蛋仔叔叔曾經喺大埔中心一帶出現過,後來銷聲匿跡。

平民食街俾我嘅感覺似台灣夜市,唯一唔同嘅係,台灣夜市係規管化嘅(當然我亦見過非法小販走鬼,但至少佢有發牌制度,有途徑有空間同有場地俾小販去做)。香港都有少數持牌小販,不過係賣生果同糖蔥餅糯米糍等不會生火嘅食物,而且數目少之又少。

小販走鬼,我細個見得多。推住架車,搏命狂奔,同時又要避開途人,場面都幾驚險。一旦被捉,成架車充公,乜都化為烏有 (我細個覺得拉人果啲叔叔就好啦,可以成檔魚蛋燒賣碗仔翅拉番去自己慢慢篤嚟食)。曾經見過上左年齡嘅阿姐被人捉左,苦苦哀求,當然係冇用啦。走得甩嘅,稍為避下。半個鐘之後,又成行成市了。街坊都見慣,等一陣會再嚟買,或者再嚟俾番錢 / 找番錢。

社會進步,香港人對於環境衛生、市容等要求愈來愈高,我覺得無可厚非。非法流動小販係非法嘅,政府亦唯有依法辦事,見到就拉。

不過,觀乎呢啲小販嘅受歡迎程度,佢地又係咪毫無存在價值呢?咁受歡迎,又為乜「淪落」至此?開檔都要心慌慌,時時刻刻準備走鬼?

小販政策


關於小販,政府係咁講嘅:

""街頭販賣在香港有悠久歷史。街頭販賣為不少基層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普羅市民亦可買到較廉價的物品。然而,街頭販賣會引致環境衞生、噪音及阻塞公眾通道等問題,對附近居民和行人帶來滋擾。此外,亦有租用處所經營的商戶投訴街頭販賣對他們的經營構成妨礙。過去三年,食環署平均每年均接到 約11 200宗有關持牌小販和非法 街頭擺賣的投訴。

當局多年來的政策,是妥善規管持牌小販的販賣活動,並就非法擺賣採取執法行動。鑑於街頭販賣引致的各種問題,前巿政自1970年代初起,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而已簽發的各類小販牌照的繼承和轉讓亦有嚴格限制,流動小販牌照更被禁止轉讓和繼承,目的是藉自然淘汰逐步減少小販數目。當局亦曾透過遷置小販到公眾街市,以期進一步減少小販數目,並改善街道環境衞生。持牌小販的數目(包括各類固定攤位小販和流動小販)已由1980年代末的20 000名減至目前約7 000名。


小販的種類和數目(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  (資料來源:食環署)


沒有特別安排「朝行晚拆」的街上固定攤位 : 約 3 400  
「朝行晚拆」型的街上固定攤位:約 1 100   
擦鞋:5    
熟食或小食 233   
報紙 533 (加2個流動) 
工匠 194  
理髮 40    
靠牆攤檔 332  
冰凍甜點   77個流動 
流動車 16個流動 
小販市場內固定攤位:609  
其他類別 (例如冬天小食(炒栗子等)流動小販): 410


共 6 480 個固定及505個流動小販 


相比以往,小販的數目已大幅減少。近年,社會有意見認為小販行業富有傳統特色,一些小販區更是著名的旅遊點,吸引不少遊客,因此應予保留及活化。同時,亦有意見認為,小販行業發揮着重要的社會功能,既是普羅市民購買日常用品和食物的重要途徑之一,又為社會基層提供就業機會和生計。"

對於小販,政策係唔鼓勵,由佢地自然淘汰。

有人話,係地產發展令小販無處容身。呢個係當然嘅。我投資咁多錢整靚個屋苑同埋周圍嘅環境,但小販就令到環境污糟又嘈雜,甚至會構成危險,令成個屋苑檔次都低晒,樓價都影響埋;商場整到咁靚,開大冷氣,應有盡有,就係想市民集中喺一個地方消費,小販咁平我啲舖邊個租?對於租個舖嘅商戶來講,俾左幾萬銀去租,外面小販租又平甚至唔駛錢,我仲駛做生意咩?所以,從地產商嘅角度,小販絕對唔應該蓬勃發展。就算俾佢生存,都要行遠啲,唔可以接近我屋苑或者商場。

香港咁細,度度都話唔好接近我,咁小販仲可以去邊呢?有牌嘅固定小販,可以繼續做到死果刻,如果你啲子子孫孫都仲想做,可以留俾下一代;有牌嘅流動小販,唔好意思,你死左就掰掰;俾得起租嘅,可能入左公屋商場或者其他地舖,但領匯接手公屋後,仲有幾多可以生存到,我就無數據。現時,有牌嘅流動熟食或小食小販經已唔存在,政府亦唔會再發牌。所以,如果你想賣下小食,做下小本生意,除非你好命,祖宗剩低個舖俾你,或者你投資有道,或者你好彩租到平舖,又或者你投到個街市熟食檔口(但如果你唔係以往果啲安置戶可以享有特惠價幾千蚊月租,就要加入投標,唔係講笑,大埔街市幾年前投標,一間約一百呎嘅舖(包樓面同廚房),前面4-5張枱,月租可以去到5萬。)

咁,你可以去邊呢?

相比起舖租分分鐘過萬,如果捉一次罰幾百,一個月唔好彩捉10次都係幾千,計落仲划算,ONE MAN BAND,客人GRAB & GO唔駛招呼,仲唔駛打理間舖,唔驚被迫走被加租,呢啲會唔會係市民寧願被人拉,都要做非法流動小販嘅原因?

近年愈來愈多市民認為小販係街頭特色文化,希望予以保留,甚至加以發揚光大,搞啲類似市集 / 大笪地嘅地方,或者學下台灣搞啲觀光夜市,又或者學下外國搞下市集,將小販進一步納入規管之餘,又可以保存呢啲民間嘅傳統,同時令低下階層有更多就業機會。


另一邊廂,亦有唔少市民覺得小販好擾民,因為佢地搞到地方立立亂,又成日違規擺到周圍係,遇有火警仲死,好容易就搞出人命。就連台灣呢個夜市咁盛行嘅地方,都尚且有師大夜市事件(師大夜市商圈因近年愈來愈旺,商戶對附近居民構成噪音、環境、治安等多方面問題),引發民與民之間嘅衝突同矛盾。我覺得,小販衍生嘅問題又確實係唔可以忽視。

民主社會,邊個嘅意見先應該採納?支持同反對嘅意見,又係唔係ALL OR NOTHING,百分百對立?有冇一啲雙贏嘅辦法呢?

小小愚見,幾年前去台南旅遊,發覺果度嘅夜市好多係流動夜市。流動夜市同一般大家行開嘅商圈夜市(好似師大夜市)或者觀光夜市(饒河街、士林、華西街、通化街、羅東、逢甲觀光夜市,同時類似香港嘅女人街、廟街觀光區)唔同,唔係日日開,而係多個不同夜市每星期不同日子輪流開。好似最有名嘅花園夜市,平日係一個停車場(同維園花市差唔多咁大),但每逢星期四、六、日下晝五點開始,小攤檔就會陸陸續續嚟開檔,到零晨時分陸續收檔。其他日子就可以去其他夜市,例如小北、武聖等等。部分小販會喺唔同地方擺檔,有啲就只此一家。

流動夜市一般係喺一啲大型空地上營運,例如停車場、運動場等等,位置一般唔近市區,反而比較新住宅區或者郊區。政府嘅角色包括係出租土地,或者協助規管等等。同時,流動夜市亦好需要小販自律,收工後要清好晒所有嘢先交場。

有啲夜市如花蓮的自強夜市,因原本喺舊火車站六期重劃區做生意嘅小販,基於政府收地而無法繼續營業,其後由目前夜市嘅股東找到現址私人土地,再招攬小吃小販在此營業。

同樣都係地嘅問題。香港要做到呢一點可能比較難,因為當中涉及土地用途、消防條例等好多法律問題,冇政府支持唔會成事。

假如流動小販揾到幾個集中地(例如係長期空置嘅公地或者私人土地),以流動方式營業,可以解決到負擔唔起商場、舖頭租金嘅問題,同時「流動式經營」唔會對附近商戶構成長遠威脅,小販亦肯去合作接受一啲安全性、環境性嘅規管,減少對附近人口造成嘅滋擾。咁會唔會係一條出路呢?

Monday, April 16, 2012

劉青雲

劉青雲又再一次失望而回。

學黃秋生話齋,香港電影金像獎擺明就係小圈子選舉,呢一點本身都唔係有問題嘅。只不過當民意好overwhelming地認為劉青雲應該攞獎,而佢又攞唔到嘅時候,就覺得寧舍失望咁啫。

個人認為,劉華得獎係評審想鼓勵同肯定佢嘅貢獻多於佢喺《桃姐》嘅表現。無可否認,劉華確實係好有心,咁多年嚟,蝕到入肉都肯去投資電影,資助好劇本拍攝成電影,扶植好多新晉導演同演員。《桃姐》揚威海外,橫掃好多獎項,無疑係吐氣揚眉,我都好替劉華高興(唔講唔知我小學嘅時候都係劉華粉絲)。基本上,有威尼斯影展、金馬獎等佳績在前,《桃姐》本身已經係大大大熱,Ann Hui 同 Deanie姐本身亦係冇得輸,絕對係實至名歸。最佳電影、最佳編劇亦都好穩陣,咁嘅背景之下,《桃姐》效應確實係無可避免。

香港電影沉寂左好幾年,近兩年又話台灣電影走出陰霾,愈來愈有質素,叫好叫座,由《海角七號》開始,台灣人開始走番入戲院,到後來嘅《艋舺》、《翻滾吧阿信》,到《那些年》成為港台神話,之後嘅《賽德克巴萊》,以致近期嘅《LOVE》,大家都話台灣電影又有希望喇。相比之下,香港電影確實係失色一啲。我地需要多幾個像許鞍華彭浩翔咁入屋咁local的導演,需要多幾個劉華咁嘅投資者(去幫佢揾內地老闆加碼),去拍多啲關於香港嘅戲。

有時judgement呢啲野係一線之差,一個演技好、俾個獎絕對係符合大眾願望,但套戲本身聲威唔高,就算得到最佳男主角對電影業impact都唔大;另一邊廂,《桃姐》聲名大噪,又係好「香港」嘅電影,如果一氣過攞晒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獨欠最佳男主角,感覺上就唔夠完美。以劉華嘅演技,做任何戲都可以不過不失,′《桃姐》你話佢做得好咩又稱唔上,做得唔好咩又唔係,以佢今時今日嘅地位,你俾個獎佢,唔會有人有好大嘅反對,但就可以為《桃姐》喺金像獎嘅歷史上寫下完美嘅一頁。所以,劉華個獎係咁嚟嘅。

雖則劉青雲成日話唔介意得唔得獎,之但係,作為佢嘅支持者,又確實好戥佢唔抵。

睇番金像獎歷史(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原來劉青雲由一九九四年第13屆金像獎憑《新不了情》同《七月十四》獲兩個提名入圍最佳男主角開始,到今屆第31屆已經被提名過12次。

相比入圍最多嘅發哥(14次),只差兩次,但發哥獲獎三次,劉青雲只得一次。

最灰嘅係,經過噚晚,劉青雲(入圍12次,得一次)仲打破埋「入圍最多但得獎次數最少」嘅成龍紀錄(10次,冇一次得)。一諗到佢竟然打破成龍紀錄就覺得好灰。金像獎呀金像獎,可唔可以快啲俾番個獎佢,等佢唔駛包成龍尾呀?

講開劉青雲,我發現其實好多香港女人(港女?)都好鐘意佢,包括我在內。近年成日都有人批評港女要求高,揀老公要似金城武吳彥祖古天樂(但自己又唔係Lisa S同李嘉欣),其實我覺得佢地唔係好了解女人。就以我呢個成日勁讚金城武吳彥祖(古天樂我唔鐘意)嘅女人為例,我或者見到金城武同吳彥祖會嘩嘩聲,又或者某日喺街度見到個靚仔會開心成日,但係認真咁講,劉青雲同金城武、劉青雲同吳彥祖、劉青雲同木村拓哉,我都係會揀劉青雲。不過,可能跟住又有人講,又唔知自己唔係郭藹明(郭藹明實在係最有眼光嘅「港女」之一)!!!!我唔理,我淨係知Brenda都搵到個黃曉明啫~~ :P

Thursday, April 12, 2012

做人不可太自大

又嚟。年幾兩年前上水有區議員「成功爭取」木棉花絮飄落之前將木棉花剪晒,以保護果d本身有敏感症嘅市民,今日新聞報導粉嶺又有人投訴木棉花絮擾民。

到底呢個係咩世界?點解依家人嘅價值觀會扭曲成咁?你只係世界嘅一部份,唔係世界嘅全部。你嘅存在係要學習點樣同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共存,而唔係因為人地對你構成不便,你就要趕絕人地,連生路都唔俾人行。

果d覺得木棉花好靚,唔介意佢年年開花,但係又唔想佢開完花d花絮會周圍飄,於是叫人將人地d花剪晒落嚟嘅人,其實就等於貪人幾靚就當人地係花瓶,年年搞大人個肚之後,年年叫人去落仔一樣。

至於果d覺得木棉花絮令敏感症或者哮喘加劇,所以直情要斬晒d木棉花樹嘅人,就等同覺得任何人如果有傷風感冒等傳染病,仲有可能傳染埋比佢,就要立即判處死刑一樣。呢個比喻其實唔夠貼切,對木棉花都唔公平,因為木棉花根本連傷風感冒都冇。先搞清楚點解你會有敏感症或者哮喘?唔係因為木棉花絮天生係致敏源,亦唔係因為木棉花存在而導致你有哮喘,而係因為你自己身體弱、免疫能力弱,所以木棉花絮先至會成為你嘅致敏源或者引發哮喘。問題係出於你本身,而唔係木棉花。所以,其實你最應該剷除嘅,係你自己。

呢個世界上,對環境造成最大滋擾嘅,一定係人類。你砍伐樹木,令無數動物無家可歸,破壞生態鏈。木棉花絮唔准飄、夏天蟬唔准叫(因為嘈親你訓覺)、雀唔准大便(因為整污槽d地方又傳播病毒),d樹木雀鳥有冇出過聲?有冇得話覺得你人類太多,所以要求你地絕育?又或者投訴人類迫遷、強拍、扼殺動物基本權利,然後要求剷除人類?

轉個頭你搞到空氣污染影響健康,又話樹木好,樹木可以改善空氣質素,要求做多d綠化。到你良心發現,開始懷念鳥叫蟬鳴,就整個公園將所有你想見到嘅野放晒入去,等你得閒嘅時候帶埋一家大細去睇,同d仔女講「嗱,呢隻就係蟬囉,佢地夏天會叫架」、「果隻就係雀,佢地喺天空度飛架~~~」,叫佢地要愛護大自然。但另一邊廂如果蟬喺你屋企附近叫,雀大便痾中你晾衫架件衫,你就恨不得「一隻手指捽死佢」。

我以前住嘅地方,回家有一條必經嘅路,路上有五六棵木棉,每年開花,每年有花絮飄落,我覺得花絮係人間美景。我有鼻敏感,但真係從來冇諗過要剷除d木棉嚟避免自己敏感。我讀既中學有個後山,係法定保護區,好多候鳥棲息,好多白鷺飛來飛去。每朝我地全校喺後山旁邊嘅操場集合,d雀仔喺頭頂飛過,中頭獎、踩地雷,並不出奇,我都中過兩次。每逢繁殖季節,後山we wa鬼叫,傳到去課室。七年裡,我從來無聽過有同學(或者同學嘅父母)投訴過。

我曾經以為一切都係理所當然,依家我發覺我要為我身邊嘅人都係正常人感到慶幸。

Tuesday, April 10, 2012

她的18歲生日願望

父母有班固定的飯腳,也有一個固定的飯竇,一星期總有幾天會在一家小廚吃晚飯。

那天我們一家連同父母的飯腳們,在飯竇慶祝生日。其實,這場生日飯局已搞了很多年,因為我們10個人當中,有4個都是3月生日的。每年如是,有好味的菜,好味的生日蛋糕。一千多元的晚飯,吃得很滿足。

我們會將生日蛋糕分給飯竇的伙計、附近相熟的食客,每年如是。

今年,拿到雪糕蛋糕的人包括飯竇的年輕女伙計。這飯竇我來過無數次,但一直沒有留意到她。直至她這次走近我們那一圍,雙手接過蛋糕,大聲說「真係請我食架?」、「嘩我好開心呀!多謝你地呀!」,食完後,走過來說「真係好好味呀,多謝晒你地!」。她的笑容引起我的注意,因為那實在是太真心的笑容了。我有多久沒有見過一個人為吃到一件雪糕蛋糕而這麼高興?老實說,第一下實在是有點訝異,一件小蛋糕而已,用不著開心成這個樣子吧?

於是,大家開始討論這位年輕的小伙計,說看到她的笑容,連自己都覺得開心。原來,她只得17歲。瘦小的、皮膚白白的、打扮很樸素。你未必會對她的外表留下深刻印象,但一定會留意到她響亮的聲音,很精神,很cheerful的。

17歲,我在準備會考,她已經在這小廚工作了接近兩年。父母的朋友說,她只讀到中二,就出來工作 (不是犯法的嗎?)。自小父母離異,爸爸在大陸有另一頭家,她和哥哥跟著媽媽生活。無奈媽媽只疼哥哥,將所有好的都給哥哥,供他讀書,好吃的留給他。她呢?細細個出來打工,一個女孩子,甚麼都不懂,在食肆執頭執尾。媽媽要她每月拿$7000回家,全部花在賭枱上,從不噓寒問暖,從不為她煮一頓飯。拿不到$7000回家就罵她。有時,媽媽還會找上門,問她拿錢。熟客們都見過她哭,開解過她,聽過她傾訴。每次,她哭完之後,自己收拾一下心情,就去繼續工作。

17歲,我考完會考,用暑期工賺來的錢,去了北京旅行(還瞞著父母一個人stay behind留在北京多玩幾天)。她呢,有假期不放,寧願老闆讓她上班,讓她可以多賺一點錢給自己當零用。一個月30天,每天10個小時 (12:30到10:30的黃金時間),她都在小廚工作。老闆很喜歡她,因為她工作勤快不偷懶,而且人又純品不狡猾。一個月薪金$9000,$7000給了媽媽(部分間接給了哥哥),剩下$2000,要支付每天約$25的交通費、三餐支出。媽媽不准她去玩,規定她放工要即時回家,否則不讓她進門。回家還要做家務。她連買件衣服,都要計過度過。

17歲,幾多生於香港的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有工人服侍,要乜有乜。

小廚的熟客們看不過眼,有時會特意買零食給她(她喜歡食朱古力但又捨不得買),過時過節會塞一百幾十給她買件新衫;有人想過報警、去找社工、去找她媽媽理論,但最後都因怕幫倒忙而放棄。

或許有人會說,比起非洲的兒童連食都冇得食,她還是比較幸福的。我認為根本是橙和蘋果,無法比較的。

非洲的兒童固然值得同情,但他們的世界,所有人如是,沒有甚麼差距。就算有,至少落差沒有那麼大。活在香港這個如此繁榮的城市,人家都說港孩被寵壞的同時,她被誰疼愛過?在小廚工作,每日見盡幾多樂也融融的家庭在這裡慶祝生日,幾多良朋把酒言歡,當中不少都同樣是17歲吧?周圍的環境總是那麼熱鬧烘烘,內心的寒意應該難以言喻吧?

她一直期待自己的18歲生日,因為那是她給自己的一條界線。到時候,她就是成人,可以脫離媽媽,過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她18歲的生日願望。

Monday, April 9, 2012

阿才的店可能被都更了

阿才的店門外小小的招牌
上個月帶左一班長輩去台灣之後,大家仍回味無窮,嚷著要睇相 (其實我真係想同佢地講,我地依家唔興睇相同晒相架喇。無奈佢地個個冇FACEBOOK,又唔識用EMAIL,唔可以UPLOAD上網TAG佢地就算)。我父親大人教落,凡事以長輩為先。我呢位做後輩嘅,當然要走多一步,做多少少去配合佢地啦。

話說回來,以前數碼相機未盛行,仲興跟團去旅行嘅時候,真係會晒番D相出嚟,仲會約埋D團友出來飲茶睇相,我仲聽過唔少團友發展成情侶嘅故事,諗番起都係好特別嘅回憶,去到我呢D 「掹車邊」80後就成絕唱。

人大左,回憶愈多,感慨愈多。好多野你見證佢出現,又睇住佢消失,會覺得有D唏噓。有人話,因為人有感情,一路都存在嘅人或物,突然間話要消失,當然會不習慣。亦有人話,人年紀愈大,愈覺得自己被時代淘汰,所以當有一D具象徵意義嘅事物將要消失時,會好想去捍衛,因為保得住呢D舊有嘅事物,某程度上亦肯定左自己嘅存在價值。

今日睇報紙,見到這樣的標題阿才的店傳都更 學運世代感傷」。不會吧?早兩個星期先至帶左一班長輩去呢度食飯,依家又話要拆?「都更」近排成為熱話,北市王家抗戰到最後,都係保唔住百年老宅,實在令人感傷。到底城市的保育同發展,是否必須永遠對立?城市的保育,其實會唔會係發展嘅一種方式?反過來睇,發展又往往係市民嘅意願。好似王家都更案,大多數附近嘅居民都接受政府同發展商嘅收地同賠償,某程度上亦反映左佢地其實係想收地。喺呢D議題上,何謂人權 (邊個嘅人權較為重要?)?何謂公平公義(對一方公平公義,會唔會對另一方就唔公平唔公義)?何謂有利城市發展 (邊個方案最有利?係唔係多數人喜歡嘅方案就一定有利)?


似乎愈講愈遠,都係BACK TO THE TOPIC。

幾十年歷史嘅阿才的店,係食台灣快炒現炒嘅好地方。到底快炒即係乜?我冇深究過,憑個人經驗,我覺得係等於香港食本地小菜嘅舖頭。阿才的店位於仁愛路,唔近捷運,位置不好找,都幾隱蔽,附近環境又靜,真係唔講唔知佢係一間食肆果隻。不過,一打開門,晚晚高朋滿座,笑聲不斷,唔鐘意熱鬧千祈唔好幫襯。晚飯時間最好訂位,否則就要睇閣下運氣。

阿才的店門外 - 殘殘舊舊又隱薇,別有一番風味。小小的店分兩層,燈火通明,非常熱鬧。
阿才的店之所以咁有名,除左價廉物美之外,仲有店內的古早擺設同裝潢。店內每件傢俬同裝飾都係古董,加上有好多幾十年前嘅電影海報,我班長輩團友即刻好似年青左幾十年,個個都喺度想當年。

擔櫈仔,排排坐

最年長又最鬼馬嘅團友「夫人」即刻話要學電影海報女主角擺番個POST影相
「集中意志,全力喝酒」、「快快樂樂喝酒,平平安安回家」,是阿才的店嘅招牌口號,啱晒我呢班無酒不歡嘅長輩心意。事實上,呢度枱枱都好似要隊番一打半打台啤先至安樂咁,就連平時唔好啤酒嘅我,都飲左成支。無辦法,氣氛使然。睇番D歷史,原來阿才的店係唔少從政嘅人嘅聚腳地,佢地鐘意喺度論政,陳水扁同馬英九都曾是座上客。另外亦係好多文化人,包括導演等幫襯既地方,怪唔知得成日都咁熱鬧。

我地呢次坐樓上櫈仔位置,伙計得一兩位,負責埋上下兩層,所以佢地成日都好忙,有時叫幾次先應你,上菜亦唔快,所以最好就係先叫幾支啤酒同埋叫碟花生食住先。呢度嘅現炒分大細,大200台幣,細100,都幾抵食。我對住張菜單係咁剔,剔左好多碟,伙計見我叫左咁多野,就建議我將全部野轉晒做細,唔係食唔晒。雖然每碟份量唔多,但一人食D,樣樣食D,叫多幾樣,大家食到捧住個肚行出來,埋單都係約2500台幣(9個人)。

未開飯,先來一碟特大花生。花生比一般大粒有肉,甘脆中帶點甜味,很好吃
綜合滷味,跟一般在香港和台灣吃到的滷味不同,外加大量蔥花、蒜蓉和少量辣椒,超惹味
炸肥腸,中間夾大蒜,配上淮鹽,香口酥脆
特式菜咸蛋白苦瓜
招牌菜油條蝦仁
麻婆豆腐
鹽酥龍珠(墨魚咀),超正!
客家小炒
蚵仔酥
皮蛋地瓜葉鍋
芥菜鍋
賣相唔突出,但味道超好既干扁四季豆
邊隊啤,邊吹水,邊吃現炒,過癮!
其他推介菜式:香酥鴨 (我地好彩叫到最後半隻,鴨皮酥脆但鴨肉唔乾又夠味,好食!)、豬油撈飯、牛三寶(牛雜)、麻辣腸雜!

同長輩去台灣旅行,跟團既,好多都話D野唔啱食(梗係啦,成日都食團餐),自由行既,一樣都係唔啱食。有時覺得好廢解,明明台灣咁多好野食,點解佢地會話冇啖好食?無他,因為長輩們唔同我地D後生,佢地係絕對唔鐘意夜市食物(一日半日尚可),要知道佢地行一陣就會攰(唔似我地精力旺盛,玩左成日都仲可以行幾個鐘夜市),唔鐘意排隊(鼎泰豐香港都有,排一大輪一D都唔impressive),隔一陣就要去廁所,又抵唔住太熱,又唔可以太凍,唔係好易病。太高級嘅又未必啱,因為太拘謹。佢地始終係鐘意一個感覺輕鬆,可以坐低慢慢食同埋吹水嘅地方。所以,不妨花點心思,揾個可以俾佢地坐低好好食一餐嘅地方。

阿才的店周日公休,其他日子開11:30am-2:00pm,5:00pm-2:00am,好似我地咁慢慢食3個鐘晚飯、落機嚟食宵夜,或者長輩行完夜市食唔飽,都係唔錯既選擇。希望佢唔會被都更啦!(老闆話若然要結業,一定會搞一次臨別請客人食飯嘅party!)


電話
店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二段41巷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