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2, 2012

平民自助餐

上水有條食街,不定時於晚上十點半左右出現,住新界北嘅相信都見過或者略有所聞。要去呢條街要睇運氣,時運高就會見到,時運低就下次請早。點解咁講?因為呢條係非法流動小販街。食環捉得勁果排,風聲緊,啲檔口仔就要稍為避下,有時開開下檔賣賣下嘢,都可能忽然走鬼,錢都唔收你,十秒內就閃左。

呢條食街,我哋私下稱佢為「平民自助餐」,位於上水港鐵站大堂通向彩園邨嘅天橋。粗略估計,呢條天橋全長大約150米。街坊們夜晚搭火車返到上水,又或者想話揾啲嘢食下,呢度絕對係不二之選。

延綿100米的美食天堂

見過呢條街嘅街坊都知,呢度嘅場面真係好壯觀,可以講話係令人嘆為觀止!延綿100米分左右兩邊一字排開,至少有二、三十檔小販,每一檔賣嘅嘢都唔同,絕無重複,真係好犀利。無論係西裝友、花枝招展嘅正妹、踢住拖嘅街坊、恩愛嘅夫婦/情侶、拖住細路嘅家庭,大家不分背景,一齊掃街,場面都幾墟冚。

右手邊第一檔,一定係魚蛋魷魚檔。睇檔嘅通常係一個阿姐,或者係日頭喺同一個地方賣砵仔糕嘅阿哥。跟住係臘味飯、蒸燒賣/粉果/牛肉球、雞蛋仔、串燒、煎釀三寶、生滾粥、剪剪下腸粉、鹽焗鵪鶉蛋/鴨腎/雞翼、滷水雞翼/雞蛋/鴨翅、碗仔翅魚肉、炸大腸、珍珠奶茶、五花茶/雪梨茶**、布拉腸粉、各式糖水、台式可麗餅、鐵板炒(金姑、牛肉、肉片...)公仔麵/油麵/幼麵/河粉/炒菜/XO醬炒腸粉**、油渣麵、鐵板雞軟骨/蒜香牛肉粒**、銀針粉/粉仔**、章魚小丸子、豆腐花、合桃糊(一味)、潮式粉麵(墨丸河、魚蛋河)**、馬豆糕/大菜糕/紅豆糕、西式PANCAKE、壽司手捲 ......種類太多不能盡錄。鐘意食乜就食乜,廿蚊已經足夠填飽個肚。(**長龍檔口)

呢度係平民嘅天堂,只要你有一架木頭車,或者有一份創意,就可以發揮所長,發達就唔駛諗,但應該可以搵番餐晏仔食下。檔主們日頭做咩,我都唔知,不過每晚10點半左右,就會推著木頭車出現,街坊見時候差唔多,就會來碰碰運氣。就好似功夫嘅「豬農城寨」,臥虎藏龍,個個「身懷絕技」。

地下秩序

廿幾三十檔流動小販,無一重複,而且每一檔都有固定位置,唔會忽然搬左去街尾,性質相近嘅一定唔會擺隔離,就連走鬼都有既定嘅「快閃逃生路線」,呢一種「地下秩序」大家都知係咩原因。

記憶中,類似咁嘅規模嘅食街,只係得以前大埔墟公園仔。細個有段時間,幾乎個個星期都去姨媽屋企玩,樓下就係呢條食街。大人打麻雀,我地成班細路,一到下晝3、4點就會落去掃街。我最記得嘅係碗仔翅同雞蛋仔,印象中佢地係全世界最好食嘅,長大左食其他果啲,都無人能及。後來,呢啲檔口逐漸消失,各自散落喺唔同地方,大本營瓦解。有啲上左舖,好似豆腐花、車仔麵就喺公園仔附近嘅地舖營業至今。雞蛋仔叔叔曾經喺大埔中心一帶出現過,後來銷聲匿跡。

平民食街俾我嘅感覺似台灣夜市,唯一唔同嘅係,台灣夜市係規管化嘅(當然我亦見過非法小販走鬼,但至少佢有發牌制度,有途徑有空間同有場地俾小販去做)。香港都有少數持牌小販,不過係賣生果同糖蔥餅糯米糍等不會生火嘅食物,而且數目少之又少。

小販走鬼,我細個見得多。推住架車,搏命狂奔,同時又要避開途人,場面都幾驚險。一旦被捉,成架車充公,乜都化為烏有 (我細個覺得拉人果啲叔叔就好啦,可以成檔魚蛋燒賣碗仔翅拉番去自己慢慢篤嚟食)。曾經見過上左年齡嘅阿姐被人捉左,苦苦哀求,當然係冇用啦。走得甩嘅,稍為避下。半個鐘之後,又成行成市了。街坊都見慣,等一陣會再嚟買,或者再嚟俾番錢 / 找番錢。

社會進步,香港人對於環境衛生、市容等要求愈來愈高,我覺得無可厚非。非法流動小販係非法嘅,政府亦唯有依法辦事,見到就拉。

不過,觀乎呢啲小販嘅受歡迎程度,佢地又係咪毫無存在價值呢?咁受歡迎,又為乜「淪落」至此?開檔都要心慌慌,時時刻刻準備走鬼?

小販政策


關於小販,政府係咁講嘅:

""街頭販賣在香港有悠久歷史。街頭販賣為不少基層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普羅市民亦可買到較廉價的物品。然而,街頭販賣會引致環境衞生、噪音及阻塞公眾通道等問題,對附近居民和行人帶來滋擾。此外,亦有租用處所經營的商戶投訴街頭販賣對他們的經營構成妨礙。過去三年,食環署平均每年均接到 約11 200宗有關持牌小販和非法 街頭擺賣的投訴。

當局多年來的政策,是妥善規管持牌小販的販賣活動,並就非法擺賣採取執法行動。鑑於街頭販賣引致的各種問題,前巿政自1970年代初起,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而已簽發的各類小販牌照的繼承和轉讓亦有嚴格限制,流動小販牌照更被禁止轉讓和繼承,目的是藉自然淘汰逐步減少小販數目。當局亦曾透過遷置小販到公眾街市,以期進一步減少小販數目,並改善街道環境衞生。持牌小販的數目(包括各類固定攤位小販和流動小販)已由1980年代末的20 000名減至目前約7 000名。


小販的種類和數目(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  (資料來源:食環署)


沒有特別安排「朝行晚拆」的街上固定攤位 : 約 3 400  
「朝行晚拆」型的街上固定攤位:約 1 100   
擦鞋:5    
熟食或小食 233   
報紙 533 (加2個流動) 
工匠 194  
理髮 40    
靠牆攤檔 332  
冰凍甜點   77個流動 
流動車 16個流動 
小販市場內固定攤位:609  
其他類別 (例如冬天小食(炒栗子等)流動小販): 410


共 6 480 個固定及505個流動小販 


相比以往,小販的數目已大幅減少。近年,社會有意見認為小販行業富有傳統特色,一些小販區更是著名的旅遊點,吸引不少遊客,因此應予保留及活化。同時,亦有意見認為,小販行業發揮着重要的社會功能,既是普羅市民購買日常用品和食物的重要途徑之一,又為社會基層提供就業機會和生計。"

對於小販,政策係唔鼓勵,由佢地自然淘汰。

有人話,係地產發展令小販無處容身。呢個係當然嘅。我投資咁多錢整靚個屋苑同埋周圍嘅環境,但小販就令到環境污糟又嘈雜,甚至會構成危險,令成個屋苑檔次都低晒,樓價都影響埋;商場整到咁靚,開大冷氣,應有盡有,就係想市民集中喺一個地方消費,小販咁平我啲舖邊個租?對於租個舖嘅商戶來講,俾左幾萬銀去租,外面小販租又平甚至唔駛錢,我仲駛做生意咩?所以,從地產商嘅角度,小販絕對唔應該蓬勃發展。就算俾佢生存,都要行遠啲,唔可以接近我屋苑或者商場。

香港咁細,度度都話唔好接近我,咁小販仲可以去邊呢?有牌嘅固定小販,可以繼續做到死果刻,如果你啲子子孫孫都仲想做,可以留俾下一代;有牌嘅流動小販,唔好意思,你死左就掰掰;俾得起租嘅,可能入左公屋商場或者其他地舖,但領匯接手公屋後,仲有幾多可以生存到,我就無數據。現時,有牌嘅流動熟食或小食小販經已唔存在,政府亦唔會再發牌。所以,如果你想賣下小食,做下小本生意,除非你好命,祖宗剩低個舖俾你,或者你投資有道,或者你好彩租到平舖,又或者你投到個街市熟食檔口(但如果你唔係以往果啲安置戶可以享有特惠價幾千蚊月租,就要加入投標,唔係講笑,大埔街市幾年前投標,一間約一百呎嘅舖(包樓面同廚房),前面4-5張枱,月租可以去到5萬。)

咁,你可以去邊呢?

相比起舖租分分鐘過萬,如果捉一次罰幾百,一個月唔好彩捉10次都係幾千,計落仲划算,ONE MAN BAND,客人GRAB & GO唔駛招呼,仲唔駛打理間舖,唔驚被迫走被加租,呢啲會唔會係市民寧願被人拉,都要做非法流動小販嘅原因?

近年愈來愈多市民認為小販係街頭特色文化,希望予以保留,甚至加以發揚光大,搞啲類似市集 / 大笪地嘅地方,或者學下台灣搞啲觀光夜市,又或者學下外國搞下市集,將小販進一步納入規管之餘,又可以保存呢啲民間嘅傳統,同時令低下階層有更多就業機會。


另一邊廂,亦有唔少市民覺得小販好擾民,因為佢地搞到地方立立亂,又成日違規擺到周圍係,遇有火警仲死,好容易就搞出人命。就連台灣呢個夜市咁盛行嘅地方,都尚且有師大夜市事件(師大夜市商圈因近年愈來愈旺,商戶對附近居民構成噪音、環境、治安等多方面問題),引發民與民之間嘅衝突同矛盾。我覺得,小販衍生嘅問題又確實係唔可以忽視。

民主社會,邊個嘅意見先應該採納?支持同反對嘅意見,又係唔係ALL OR NOTHING,百分百對立?有冇一啲雙贏嘅辦法呢?

小小愚見,幾年前去台南旅遊,發覺果度嘅夜市好多係流動夜市。流動夜市同一般大家行開嘅商圈夜市(好似師大夜市)或者觀光夜市(饒河街、士林、華西街、通化街、羅東、逢甲觀光夜市,同時類似香港嘅女人街、廟街觀光區)唔同,唔係日日開,而係多個不同夜市每星期不同日子輪流開。好似最有名嘅花園夜市,平日係一個停車場(同維園花市差唔多咁大),但每逢星期四、六、日下晝五點開始,小攤檔就會陸陸續續嚟開檔,到零晨時分陸續收檔。其他日子就可以去其他夜市,例如小北、武聖等等。部分小販會喺唔同地方擺檔,有啲就只此一家。

流動夜市一般係喺一啲大型空地上營運,例如停車場、運動場等等,位置一般唔近市區,反而比較新住宅區或者郊區。政府嘅角色包括係出租土地,或者協助規管等等。同時,流動夜市亦好需要小販自律,收工後要清好晒所有嘢先交場。

有啲夜市如花蓮的自強夜市,因原本喺舊火車站六期重劃區做生意嘅小販,基於政府收地而無法繼續營業,其後由目前夜市嘅股東找到現址私人土地,再招攬小吃小販在此營業。

同樣都係地嘅問題。香港要做到呢一點可能比較難,因為當中涉及土地用途、消防條例等好多法律問題,冇政府支持唔會成事。

假如流動小販揾到幾個集中地(例如係長期空置嘅公地或者私人土地),以流動方式營業,可以解決到負擔唔起商場、舖頭租金嘅問題,同時「流動式經營」唔會對附近商戶構成長遠威脅,小販亦肯去合作接受一啲安全性、環境性嘅規管,減少對附近人口造成嘅滋擾。咁會唔會係一條出路呢?

Monday, April 16, 2012

劉青雲

劉青雲又再一次失望而回。

學黃秋生話齋,香港電影金像獎擺明就係小圈子選舉,呢一點本身都唔係有問題嘅。只不過當民意好overwhelming地認為劉青雲應該攞獎,而佢又攞唔到嘅時候,就覺得寧舍失望咁啫。

個人認為,劉華得獎係評審想鼓勵同肯定佢嘅貢獻多於佢喺《桃姐》嘅表現。無可否認,劉華確實係好有心,咁多年嚟,蝕到入肉都肯去投資電影,資助好劇本拍攝成電影,扶植好多新晉導演同演員。《桃姐》揚威海外,橫掃好多獎項,無疑係吐氣揚眉,我都好替劉華高興(唔講唔知我小學嘅時候都係劉華粉絲)。基本上,有威尼斯影展、金馬獎等佳績在前,《桃姐》本身已經係大大大熱,Ann Hui 同 Deanie姐本身亦係冇得輸,絕對係實至名歸。最佳電影、最佳編劇亦都好穩陣,咁嘅背景之下,《桃姐》效應確實係無可避免。

香港電影沉寂左好幾年,近兩年又話台灣電影走出陰霾,愈來愈有質素,叫好叫座,由《海角七號》開始,台灣人開始走番入戲院,到後來嘅《艋舺》、《翻滾吧阿信》,到《那些年》成為港台神話,之後嘅《賽德克巴萊》,以致近期嘅《LOVE》,大家都話台灣電影又有希望喇。相比之下,香港電影確實係失色一啲。我地需要多幾個像許鞍華彭浩翔咁入屋咁local的導演,需要多幾個劉華咁嘅投資者(去幫佢揾內地老闆加碼),去拍多啲關於香港嘅戲。

有時judgement呢啲野係一線之差,一個演技好、俾個獎絕對係符合大眾願望,但套戲本身聲威唔高,就算得到最佳男主角對電影業impact都唔大;另一邊廂,《桃姐》聲名大噪,又係好「香港」嘅電影,如果一氣過攞晒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獨欠最佳男主角,感覺上就唔夠完美。以劉華嘅演技,做任何戲都可以不過不失,′《桃姐》你話佢做得好咩又稱唔上,做得唔好咩又唔係,以佢今時今日嘅地位,你俾個獎佢,唔會有人有好大嘅反對,但就可以為《桃姐》喺金像獎嘅歷史上寫下完美嘅一頁。所以,劉華個獎係咁嚟嘅。

雖則劉青雲成日話唔介意得唔得獎,之但係,作為佢嘅支持者,又確實好戥佢唔抵。

睇番金像獎歷史(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原來劉青雲由一九九四年第13屆金像獎憑《新不了情》同《七月十四》獲兩個提名入圍最佳男主角開始,到今屆第31屆已經被提名過12次。

相比入圍最多嘅發哥(14次),只差兩次,但發哥獲獎三次,劉青雲只得一次。

最灰嘅係,經過噚晚,劉青雲(入圍12次,得一次)仲打破埋「入圍最多但得獎次數最少」嘅成龍紀錄(10次,冇一次得)。一諗到佢竟然打破成龍紀錄就覺得好灰。金像獎呀金像獎,可唔可以快啲俾番個獎佢,等佢唔駛包成龍尾呀?

講開劉青雲,我發現其實好多香港女人(港女?)都好鐘意佢,包括我在內。近年成日都有人批評港女要求高,揀老公要似金城武吳彥祖古天樂(但自己又唔係Lisa S同李嘉欣),其實我覺得佢地唔係好了解女人。就以我呢個成日勁讚金城武吳彥祖(古天樂我唔鐘意)嘅女人為例,我或者見到金城武同吳彥祖會嘩嘩聲,又或者某日喺街度見到個靚仔會開心成日,但係認真咁講,劉青雲同金城武、劉青雲同吳彥祖、劉青雲同木村拓哉,我都係會揀劉青雲。不過,可能跟住又有人講,又唔知自己唔係郭藹明(郭藹明實在係最有眼光嘅「港女」之一)!!!!我唔理,我淨係知Brenda都搵到個黃曉明啫~~ :P

Thursday, April 12, 2012

做人不可太自大

又嚟。年幾兩年前上水有區議員「成功爭取」木棉花絮飄落之前將木棉花剪晒,以保護果d本身有敏感症嘅市民,今日新聞報導粉嶺又有人投訴木棉花絮擾民。

到底呢個係咩世界?點解依家人嘅價值觀會扭曲成咁?你只係世界嘅一部份,唔係世界嘅全部。你嘅存在係要學習點樣同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共存,而唔係因為人地對你構成不便,你就要趕絕人地,連生路都唔俾人行。

果d覺得木棉花好靚,唔介意佢年年開花,但係又唔想佢開完花d花絮會周圍飄,於是叫人將人地d花剪晒落嚟嘅人,其實就等於貪人幾靚就當人地係花瓶,年年搞大人個肚之後,年年叫人去落仔一樣。

至於果d覺得木棉花絮令敏感症或者哮喘加劇,所以直情要斬晒d木棉花樹嘅人,就等同覺得任何人如果有傷風感冒等傳染病,仲有可能傳染埋比佢,就要立即判處死刑一樣。呢個比喻其實唔夠貼切,對木棉花都唔公平,因為木棉花根本連傷風感冒都冇。先搞清楚點解你會有敏感症或者哮喘?唔係因為木棉花絮天生係致敏源,亦唔係因為木棉花存在而導致你有哮喘,而係因為你自己身體弱、免疫能力弱,所以木棉花絮先至會成為你嘅致敏源或者引發哮喘。問題係出於你本身,而唔係木棉花。所以,其實你最應該剷除嘅,係你自己。

呢個世界上,對環境造成最大滋擾嘅,一定係人類。你砍伐樹木,令無數動物無家可歸,破壞生態鏈。木棉花絮唔准飄、夏天蟬唔准叫(因為嘈親你訓覺)、雀唔准大便(因為整污槽d地方又傳播病毒),d樹木雀鳥有冇出過聲?有冇得話覺得你人類太多,所以要求你地絕育?又或者投訴人類迫遷、強拍、扼殺動物基本權利,然後要求剷除人類?

轉個頭你搞到空氣污染影響健康,又話樹木好,樹木可以改善空氣質素,要求做多d綠化。到你良心發現,開始懷念鳥叫蟬鳴,就整個公園將所有你想見到嘅野放晒入去,等你得閒嘅時候帶埋一家大細去睇,同d仔女講「嗱,呢隻就係蟬囉,佢地夏天會叫架」、「果隻就係雀,佢地喺天空度飛架~~~」,叫佢地要愛護大自然。但另一邊廂如果蟬喺你屋企附近叫,雀大便痾中你晾衫架件衫,你就恨不得「一隻手指捽死佢」。

我以前住嘅地方,回家有一條必經嘅路,路上有五六棵木棉,每年開花,每年有花絮飄落,我覺得花絮係人間美景。我有鼻敏感,但真係從來冇諗過要剷除d木棉嚟避免自己敏感。我讀既中學有個後山,係法定保護區,好多候鳥棲息,好多白鷺飛來飛去。每朝我地全校喺後山旁邊嘅操場集合,d雀仔喺頭頂飛過,中頭獎、踩地雷,並不出奇,我都中過兩次。每逢繁殖季節,後山we wa鬼叫,傳到去課室。七年裡,我從來無聽過有同學(或者同學嘅父母)投訴過。

我曾經以為一切都係理所當然,依家我發覺我要為我身邊嘅人都係正常人感到慶幸。

Tuesday, April 10, 2012

她的18歲生日願望

父母有班固定的飯腳,也有一個固定的飯竇,一星期總有幾天會在一家小廚吃晚飯。

那天我們一家連同父母的飯腳們,在飯竇慶祝生日。其實,這場生日飯局已搞了很多年,因為我們10個人當中,有4個都是3月生日的。每年如是,有好味的菜,好味的生日蛋糕。一千多元的晚飯,吃得很滿足。

我們會將生日蛋糕分給飯竇的伙計、附近相熟的食客,每年如是。

今年,拿到雪糕蛋糕的人包括飯竇的年輕女伙計。這飯竇我來過無數次,但一直沒有留意到她。直至她這次走近我們那一圍,雙手接過蛋糕,大聲說「真係請我食架?」、「嘩我好開心呀!多謝你地呀!」,食完後,走過來說「真係好好味呀,多謝晒你地!」。她的笑容引起我的注意,因為那實在是太真心的笑容了。我有多久沒有見過一個人為吃到一件雪糕蛋糕而這麼高興?老實說,第一下實在是有點訝異,一件小蛋糕而已,用不著開心成這個樣子吧?

於是,大家開始討論這位年輕的小伙計,說看到她的笑容,連自己都覺得開心。原來,她只得17歲。瘦小的、皮膚白白的、打扮很樸素。你未必會對她的外表留下深刻印象,但一定會留意到她響亮的聲音,很精神,很cheerful的。

17歲,我在準備會考,她已經在這小廚工作了接近兩年。父母的朋友說,她只讀到中二,就出來工作 (不是犯法的嗎?)。自小父母離異,爸爸在大陸有另一頭家,她和哥哥跟著媽媽生活。無奈媽媽只疼哥哥,將所有好的都給哥哥,供他讀書,好吃的留給他。她呢?細細個出來打工,一個女孩子,甚麼都不懂,在食肆執頭執尾。媽媽要她每月拿$7000回家,全部花在賭枱上,從不噓寒問暖,從不為她煮一頓飯。拿不到$7000回家就罵她。有時,媽媽還會找上門,問她拿錢。熟客們都見過她哭,開解過她,聽過她傾訴。每次,她哭完之後,自己收拾一下心情,就去繼續工作。

17歲,我考完會考,用暑期工賺來的錢,去了北京旅行(還瞞著父母一個人stay behind留在北京多玩幾天)。她呢,有假期不放,寧願老闆讓她上班,讓她可以多賺一點錢給自己當零用。一個月30天,每天10個小時 (12:30到10:30的黃金時間),她都在小廚工作。老闆很喜歡她,因為她工作勤快不偷懶,而且人又純品不狡猾。一個月薪金$9000,$7000給了媽媽(部分間接給了哥哥),剩下$2000,要支付每天約$25的交通費、三餐支出。媽媽不准她去玩,規定她放工要即時回家,否則不讓她進門。回家還要做家務。她連買件衣服,都要計過度過。

17歲,幾多生於香港的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有工人服侍,要乜有乜。

小廚的熟客們看不過眼,有時會特意買零食給她(她喜歡食朱古力但又捨不得買),過時過節會塞一百幾十給她買件新衫;有人想過報警、去找社工、去找她媽媽理論,但最後都因怕幫倒忙而放棄。

或許有人會說,比起非洲的兒童連食都冇得食,她還是比較幸福的。我認為根本是橙和蘋果,無法比較的。

非洲的兒童固然值得同情,但他們的世界,所有人如是,沒有甚麼差距。就算有,至少落差沒有那麼大。活在香港這個如此繁榮的城市,人家都說港孩被寵壞的同時,她被誰疼愛過?在小廚工作,每日見盡幾多樂也融融的家庭在這裡慶祝生日,幾多良朋把酒言歡,當中不少都同樣是17歲吧?周圍的環境總是那麼熱鬧烘烘,內心的寒意應該難以言喻吧?

她一直期待自己的18歲生日,因為那是她給自己的一條界線。到時候,她就是成人,可以脫離媽媽,過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她18歲的生日願望。

Monday, April 9, 2012

阿才的店可能被都更了

阿才的店門外小小的招牌
上個月帶左一班長輩去台灣之後,大家仍回味無窮,嚷著要睇相 (其實我真係想同佢地講,我地依家唔興睇相同晒相架喇。無奈佢地個個冇FACEBOOK,又唔識用EMAIL,唔可以UPLOAD上網TAG佢地就算)。我父親大人教落,凡事以長輩為先。我呢位做後輩嘅,當然要走多一步,做多少少去配合佢地啦。

話說回來,以前數碼相機未盛行,仲興跟團去旅行嘅時候,真係會晒番D相出嚟,仲會約埋D團友出來飲茶睇相,我仲聽過唔少團友發展成情侶嘅故事,諗番起都係好特別嘅回憶,去到我呢D 「掹車邊」80後就成絕唱。

人大左,回憶愈多,感慨愈多。好多野你見證佢出現,又睇住佢消失,會覺得有D唏噓。有人話,因為人有感情,一路都存在嘅人或物,突然間話要消失,當然會不習慣。亦有人話,人年紀愈大,愈覺得自己被時代淘汰,所以當有一D具象徵意義嘅事物將要消失時,會好想去捍衛,因為保得住呢D舊有嘅事物,某程度上亦肯定左自己嘅存在價值。

今日睇報紙,見到這樣的標題阿才的店傳都更 學運世代感傷」。不會吧?早兩個星期先至帶左一班長輩去呢度食飯,依家又話要拆?「都更」近排成為熱話,北市王家抗戰到最後,都係保唔住百年老宅,實在令人感傷。到底城市的保育同發展,是否必須永遠對立?城市的保育,其實會唔會係發展嘅一種方式?反過來睇,發展又往往係市民嘅意願。好似王家都更案,大多數附近嘅居民都接受政府同發展商嘅收地同賠償,某程度上亦反映左佢地其實係想收地。喺呢D議題上,何謂人權 (邊個嘅人權較為重要?)?何謂公平公義(對一方公平公義,會唔會對另一方就唔公平唔公義)?何謂有利城市發展 (邊個方案最有利?係唔係多數人喜歡嘅方案就一定有利)?


似乎愈講愈遠,都係BACK TO THE TOPIC。

幾十年歷史嘅阿才的店,係食台灣快炒現炒嘅好地方。到底快炒即係乜?我冇深究過,憑個人經驗,我覺得係等於香港食本地小菜嘅舖頭。阿才的店位於仁愛路,唔近捷運,位置不好找,都幾隱蔽,附近環境又靜,真係唔講唔知佢係一間食肆果隻。不過,一打開門,晚晚高朋滿座,笑聲不斷,唔鐘意熱鬧千祈唔好幫襯。晚飯時間最好訂位,否則就要睇閣下運氣。

阿才的店門外 - 殘殘舊舊又隱薇,別有一番風味。小小的店分兩層,燈火通明,非常熱鬧。
阿才的店之所以咁有名,除左價廉物美之外,仲有店內的古早擺設同裝潢。店內每件傢俬同裝飾都係古董,加上有好多幾十年前嘅電影海報,我班長輩團友即刻好似年青左幾十年,個個都喺度想當年。

擔櫈仔,排排坐

最年長又最鬼馬嘅團友「夫人」即刻話要學電影海報女主角擺番個POST影相
「集中意志,全力喝酒」、「快快樂樂喝酒,平平安安回家」,是阿才的店嘅招牌口號,啱晒我呢班無酒不歡嘅長輩心意。事實上,呢度枱枱都好似要隊番一打半打台啤先至安樂咁,就連平時唔好啤酒嘅我,都飲左成支。無辦法,氣氛使然。睇番D歷史,原來阿才的店係唔少從政嘅人嘅聚腳地,佢地鐘意喺度論政,陳水扁同馬英九都曾是座上客。另外亦係好多文化人,包括導演等幫襯既地方,怪唔知得成日都咁熱鬧。

我地呢次坐樓上櫈仔位置,伙計得一兩位,負責埋上下兩層,所以佢地成日都好忙,有時叫幾次先應你,上菜亦唔快,所以最好就係先叫幾支啤酒同埋叫碟花生食住先。呢度嘅現炒分大細,大200台幣,細100,都幾抵食。我對住張菜單係咁剔,剔左好多碟,伙計見我叫左咁多野,就建議我將全部野轉晒做細,唔係食唔晒。雖然每碟份量唔多,但一人食D,樣樣食D,叫多幾樣,大家食到捧住個肚行出來,埋單都係約2500台幣(9個人)。

未開飯,先來一碟特大花生。花生比一般大粒有肉,甘脆中帶點甜味,很好吃
綜合滷味,跟一般在香港和台灣吃到的滷味不同,外加大量蔥花、蒜蓉和少量辣椒,超惹味
炸肥腸,中間夾大蒜,配上淮鹽,香口酥脆
特式菜咸蛋白苦瓜
招牌菜油條蝦仁
麻婆豆腐
鹽酥龍珠(墨魚咀),超正!
客家小炒
蚵仔酥
皮蛋地瓜葉鍋
芥菜鍋
賣相唔突出,但味道超好既干扁四季豆
邊隊啤,邊吹水,邊吃現炒,過癮!
其他推介菜式:香酥鴨 (我地好彩叫到最後半隻,鴨皮酥脆但鴨肉唔乾又夠味,好食!)、豬油撈飯、牛三寶(牛雜)、麻辣腸雜!

同長輩去台灣旅行,跟團既,好多都話D野唔啱食(梗係啦,成日都食團餐),自由行既,一樣都係唔啱食。有時覺得好廢解,明明台灣咁多好野食,點解佢地會話冇啖好食?無他,因為長輩們唔同我地D後生,佢地係絕對唔鐘意夜市食物(一日半日尚可),要知道佢地行一陣就會攰(唔似我地精力旺盛,玩左成日都仲可以行幾個鐘夜市),唔鐘意排隊(鼎泰豐香港都有,排一大輪一D都唔impressive),隔一陣就要去廁所,又抵唔住太熱,又唔可以太凍,唔係好易病。太高級嘅又未必啱,因為太拘謹。佢地始終係鐘意一個感覺輕鬆,可以坐低慢慢食同埋吹水嘅地方。所以,不妨花點心思,揾個可以俾佢地坐低好好食一餐嘅地方。

阿才的店周日公休,其他日子開11:30am-2:00pm,5:00pm-2:00am,好似我地咁慢慢食3個鐘晚飯、落機嚟食宵夜,或者長輩行完夜市食唔飽,都係唔錯既選擇。希望佢唔會被都更啦!(老闆話若然要結業,一定會搞一次臨別請客人食飯嘅party!)


電話
店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二段41巷17號